加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以下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陶某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p90第3题、p93第5题,不断线);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某某”“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

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

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

“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增加“>”“”“”“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疫情后复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衔接计划
  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3. 2018年秋三上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时《分米的认识》课件
  4. 一年级跑的单元计划
  5.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6.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7. 搭配 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8. 补充习题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9. 统编版语文学科一年级下第五单元口语交际:打电话
  10.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1.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解决问题
  13.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4. 认识平面图形新教案
  15. 认识平面图形新教案
  16.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修改稿
  17.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修改稿
  18.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9.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20. 第二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以上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由用户“swahy”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8-03 14:19:13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b8/e4/87375.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b8/e4/87375.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