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电影《吉祥如意》观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这部电影让人看得挺糟心的。
电影讲的都是大悲大凄凉的事,但愣是一点不让人感动。
为啥不感动呢?因为特别假。
假这个事挺讽刺的,这部影片是围绕着“真实”展开的,结果拍出来的结果是“假”。
——
简单概括下这部电影讲了啥:导演大鹏,想趁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带剧组去拍拍家里的人和事,他琢磨他三舅精神有问题,三舅的女儿十年没回家,他家这种特殊情况,要是能拍出个纪实性短片,估计挺有意义的。
结果没想到,他带着剧组刚回老家,奶奶就突然病倒昏迷了。来之前大鹏没想好怎么拍,这下正好,有事拍了。不过拍着拍着,奶奶去世了。
电影前半部分,就是大鹏拍的这个纪实性短片,主要讲了他们的家族情况,以及奶奶去世给这个家族带来的巨大改变。除了女主角,其他所有角色都由家里亲戚本人出演。
到了电影中间点,镜头不停往后拉,一直拉出画面,我们才发现刚才看到的,都是大鹏拍摄的一部短片,镜头拍摄着他这部短片的展映交流现场。打这起,电影的后半段,就开始用纪录片的视角,去回顾大鹏拍这部短片的前因后果整个过程了。这后半段,就像《摄影机不要停》一样,用了戏外戏的结构。后半程在结构上很精彩,也展现了一些有深度的思考,但是后半段看得比前半段还糟心。
还是因为假。
前半段那部短片的假,是电影技术上的假。它走了一条夹在现实主义小情节(《一一》),与纪实纪录片(《棒少年》)中间的四不像道路:一方面,几乎全都是素人演员本人出演,真人实地拍摄,讲的故事缺乏戏剧冲突,朴素真实,看上去它在提醒观众:我们在纪实,讲的是“真事“;但另一方面,它又大量使用了故事片里才有的XX八稳的固定镜头,大量给人以上帝视角感觉的俯角镜头,并且让一位频频跳戏的女演员来饰演女主角(本片中唯一的职业演员),她的表演离地三尺远离生活,每每她出境,我们便立刻感到一股尴尬的、影片整体风格上的格格不入,便立刻从刚才的真实氛围中脱离出来。观众能看到她在极力扮演一个真实的三舅之女——但问题是,这部短片不能靠扮演,要真的成为。
但她成为不了,所以电影前半部分的这部短片就显得特别假。假了,观众就代入不了情感。前半段快结束时,有一个场景,年夜饭上,几位长辈为了痴呆三舅谁来照顾的问题争吵叫骂,女主角饰演的三舅女儿在一边忽然崩溃了,她痛哭着给各位长辈们磕头“谢罪”。这时,我身边的一位观众大哥终于忍不住“哎哟我去”了一句,那一刻我的心境跟他相同。
但随着影片后半段的展开,我明白了,电影前半段这部短片的假,不是导演能力不足,而是有意为之。
电影后半段展现的是那部短片的纪录片,是短片之外真实的生活,是戏外戏。电影到了这一部分立刻就回归了纪录片的本色,大鹏本人开始出现在镜头里,手持镜头跟随着大鹏本人,还原了拍这部短片的整个过程。我们先是发现,短片里三舅有病,在现实里是真的;奶奶成植物人,也是真的;奶奶去世,居然也是真的。短片里女演员扮演的那位三舅女儿,也真的十年未回家后,回到了家乡,出现在镜头里,观众一看她,嚯,跟女演员长得居然很像。
大量的情感开始在电影后半段迸发,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出前半段为什么要故意拍得很假了。前半段的假,反衬出了后半段的真;前半段固定镜头的戏剧感,反衬出了后半段手持镜头的真实感;前半段假三舅女儿的不入戏,反衬出了后半段真三舅女儿坐在监视器后面,看别人重演她自己的家庭困境时,心境里的那股复杂。后半段这所有精彩的情感冲突,全都汇集到镜头里的导演大鹏身上,他既是呈现这一切情感的导演,同时又是这戏中大家庭里的一分子,最终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了他自己心里。
说到这,会不会感觉这电影可真棒!我也觉得导演的想法挺好的,但是特别遗憾,后半段,反而让人看得更尴尬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扬长而去——终于,监视器后面的大鹏坐不住了,他呼唤摄影师停机,让剧组的所有人都撤出屋子。
接着,镜头里的剧组工作人员们开始快速撤离,但镜头并没有离开,反而跟随那位饰演三舅女儿的女演员,来到了屋子里头的另一间小屋,我们发现,真三舅女儿正独自坐在屋内,她肯定听见了刚才长辈们的争吵,此刻她一言不发,想必内心无比的纠结。两位三舅女儿坐在了一起,无言沉默,镜头对准了她们,仍在拍摄。我们听到后面传来摄影师的汇报:(拍摄年夜饭的)A机已关机,B机还没关。
B机,就是正怼在两位三舅女儿脸上的这台。
为什么B机还开着?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让人看得糟心的症结所在——导演,您的摄影机,或许应该关得更早一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电影《吉祥如意》观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电影《吉祥如意》观后感由用户“lucken199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