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桥》教学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桥》教学案例
六语组 何某某
一、课文内容分析
《桥》这篇课文是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黎明的时候,洪水肆虐,村民们惊慌失措,党支部书记以自己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不徇私情,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课有2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村民们惊慌失措,奔向背面那座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为7-23自然段,写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第三部分为第24-27自然段,写老支书和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短句子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不会关注到;对于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的理解会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注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老支书忠于职守的信念和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2.关注环境描写,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单元第一篇小说《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微型小说,(师板书:微型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放声朗读课文。(生自由读)
二、交流预习,检测字词
1.学生交流
2.重点强调字音:“势不可当” “蹿上来”(“势不可挡”与“势不可挡”意思相近,但读音不同,“当”的读音不要读错;“蹿”读第一声。)
3.指导书写:“呻吟”“祭奠”。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养成习惯。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了生字词,再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和促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并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支书,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预设:组织村民过桥、揪出小伙子、推小伙子上桥、被洪水吞没
2.根据我们梳理出来的情节,再加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预设:黎某某,洪水肆虐,老支书组织村民过桥,他揪出儿子,等村民过桥后又推儿子过桥,结果父子俩都被洪水冲走了。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关键情节,并借助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概括中习得方法,为下一步深入研读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四、品味言行,解读人物形象
(一)畅谈印象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预设:舍己为人、不徇私情、无私、勇敢……
2.在作者的眼中,老支书像什么?(像一座山)
(二)自读感悟
为什么他像一座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三)学生汇报交流
1.句子一: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微型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
预设: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
2.推荐阅读:
(1)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感受结尾的不同寻常。
(2)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感受短句短段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逐层比较,使学生充分感受设置悬疑的表达特点,感受短句短段形成的强烈情感冲击,再次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通过前后对照阅读、比较阅读、推荐阅读等方式,学生初步领略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桥
沉稳如山
公正如山
父爱如山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桥》教学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桥》教学案例由用户“chaoyangxx200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