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张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的沉浮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盐水中加水会使鸡蛋沉下去。
2、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生的现象。:
活动准备:鸡蛋,盐,搅拌棒,记录表,水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淡水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水。
2.出示鸡蛋一个: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看吗?蛋宝宝到了这装着水的杯子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淡水里的沉浮状况。
4、再出示一杯水,猜测鸡蛋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个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幼儿猜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完成记录)
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二个水杯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猜一猜”形式的设计,使得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争论,大胆联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在让幼儿使用身体动作和标记符号表达预测结果的过程中,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首位,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活动形成了质疑——猜测表达——验证——记录结果的良好开端。)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评析: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评析:这既是对上一结论的不确定性疑惑,又自然渗透了对下一步骤中的实验观察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进入实验中。教师提出矛盾性的问题,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尽情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也是幼儿将头脑中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旧经验发生联结、进行迁移的过程。)
三、做一做蛋宝宝沉浮的实验
1.理解记录图表所示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评析: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加盐量的多少,搅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的判定都应视不同的实验方法而言,决不可为追求统一结果而扼杀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没有层层递进,最后探索使鸡蛋沉下去时,环节太紧凑。
教具运用不合理:记录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缺少猜想的环节,应该让孩子去猜想记录。
在提问方面,以无意义提问和封闭性提问为主,缺少开放性提问,对孩子的回应太单一。
建议:“调查表”可以以纵向呈现并进行及时分析。 专 业 引 领 幼儿园陈院长以及保教主任对此活动的点评: 1.师生之间对话式的交流非常融洽和温馨。
9、教师在试验“失败”时,应将其原因的探索交给孩子来发现,从而习得更丰富的经验,内化为一种不怕失败的科学探究素质。另外,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还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即延伸问题:试验中我们运用的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从而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张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张某某由用户“爱庚の落”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