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高年级引入计算器”辅助计算教学的实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高年级引入计算器”辅助计算教学的实践
*** 纪某某
1997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周某某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指出:“计算机(器)可以在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用机器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是完全可行”(周某某:《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展望》中国教育学刊1997午第6期)。1999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张卫国编审在关于计算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的学术研讨会也指出:"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是必要的,也可以在中高年级引入"。2000年新数学教学大纲中更明确指出:,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因此我们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器,进行辅助计算的教学尝试,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计算器辅助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
1、可以缓解现行教材与新大纲之间的矛盾。
新大纲明确规定:“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但现行教材中还存在着许多超“纲”内容。例如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或直径的计算(除数是三位数)等等。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利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可以解决现行教材与新大纲的矛盾,符合大纲关于计算的要求,减轻了学生计算过重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计算方法。
2、可以用来探索和验证规律。
新大纲明确指出,中高年级使用计算器,除了进行大数目计算外,还可以进行有关规律的探索。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下同)第七册P84例10商不变规律的教学,教材通过观察比较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发现并不完全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对于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任意倍数并未涉及,缺乏不完全归纳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因此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器后,可让学生举例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缩小的倍数一般为被除数、除数的公约数)任意倍数,观察商的结果是否变化,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信服商不变规律,也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新知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第十册P145例3)时,对5个最筒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研究分析,初步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进一步验证规律,排除其偶然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任意举例出若干个分数,用计算器进行验证,发现其规律的必然性,为运用规律进行正确判断奠定情感和理性基础。
3、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几何图形教学、探索规律教学、应用题教学等课堂教学中常常被计算所困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学生在进行大数目计算时利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可以加快课堂教学节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利息计算中,在圆和圆柱、圆锥有关计算的教学中,利率与"π"参与计算,有效数字较多,数目较大,影响了学生对解题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后,学生过重的计算负担减轻了,解题速度加快了,练习的习题增多了。学生把思维重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上,这样既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又能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社会高科技的飞跃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由原来的以抽象文字、数字为主的书报转化成以形象的画面、声音为主的电视、广播、网络信息渠道,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抽象字符的反应记忆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大数目、多数字的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这时可以直接键入“460”、“÷”、“115”(115是60+50的计算结果直接参与计算)。再如本册教材P109例2第3题列式为11.25÷2·5-11.25÷3,这时就可把11.25÷3的给果3·75记下来,然后键入“l1.25”、“÷”、“2.5” 、“-”、“3.75”这样可以正确而又迅速的计算出结果。
总之,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器进行辅助计算,是现代计算工具发展与广泛应用的必然,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向之一。实践证明,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计算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高年级引入计算器”辅助计算教学的实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高年级引入计算器”辅助计算教学的实践由用户“q21452133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