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自然地理-回归教材必备知识》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自然地理-回归教材必备知识

以下为《自然地理-回归教材必备知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思维导图 1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 (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主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以及宇宙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 基本的天体。 2. 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具体如下图所示: 2 知识点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八大行星及分类 与日距离由近及远: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 4.公转运动特征 同向性 绕日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共面性 地球公转轨道与其它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近圆性 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轨道近似正园 知识点 3:存在生命的行星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 1:太阳辐射 1.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影响 是地球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大气运动、水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促进地球上岩石的风化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 不利 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 3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知识点 2:太阳活动 1. 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主要是发生太阳外部的大气层,其结构主要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出现的太阳活动类 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 2. 太阳活动特点: 周期性(11 年) 整体性(黑子和耀斑同步增减) 3. 太阳活动的影响:(1)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 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4)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 灾害有关。 扩展:1.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某某 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3.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白天正对太阳)。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4 1.地球的圈层结构结构示意图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 小时 56 分 4 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24 小时,昼夜更替周期) 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 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 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5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 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 【模板】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1)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2) 晨昏线特点及其运用 晨昏线往往出现在光照图中,与众多的经纬线杂合在一起,就会容易混淆。光照图的解读核心就是“经 纬网+晨昏线”。经纬网的分布是固定的,判读光照图的核心就是快速解读出晨昏线。 ① 晨昏线的分布特点: 晨昏圈特点: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大圆;昼夜分界;过地心,平分赤道。 晨线上日出,昏线上日落,即太阳在地平线上,故晨昏线上的各地太XX度为 0°。 ② 晨昏线在光照图中的运用:(两切点,两交点的运用) 6 判断季节:a.根据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以及极圈内的昼夜情况,可判断季节。 b.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推算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地方时为 18 时。 切点所在的经线若昼大于夜,表明为昼半球的中间,此时为 12 时; 切点所在的经线若昼小于夜,表明为夜半球的中间,此时为 0 时; 2.时间的计算 (1)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① 地方时: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时间,称之为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是相同的。经线不同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 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就会有无数个地方时,为统一时间,地球上划分了时某某。 ② 时某某:表示一个经度跨 15° 的区域,全球共 24 个时某某。 求某地处于何时某某的计算:将其经度处于 15,看余数。余数小于 7.5,则商即为该地所在时某某。余数大 于 7.5,则商+1 为该地所在时某某。 ③ 区时:时某某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某某共同使用的时间。 例如:***央经线 120°的地方时。 ④ 地方时/区时计算的套路: 一般都是通过材料的某地现在几点(已知)求某地(待求地)的时间。 因此在进行推理时需要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方便计算)。 7 因此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已知地点与未知地点(待求的地区)的东西位置关系,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原 则进行计算。(建议用纬线圈来解题) (2)地球上日期的变更及范围判断 ① 日期的变更: 要明确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0 时所在经线(自然,变化着的);国际日界线 (固定,大致与 180°经 线重合)。 【从理解上学习】 构建下列模式图,全球世界上新的一天是当两条日界线(0 时所在经线,180°经线) 重合时即将开始的,由 0 时所在经线(可理解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不断向西移(因为太XX升西落,不断 自东向西运动)而范围不断扩大,新旧一天的比例不断变化。 【从解题上学习】 全球新的一天是日界线(0 时所在经线和 180°经线)重合开始的,此时 180°经线为 0 时。 此后 0 时所在经线不断向西移,新的一天范围不断扩大。0 时所在经线向西扩大的新的一天范围可换算成某某 间理解,即向西移动了多久(多少时间的范围),这个移动的时间长度也是 180°经线度过的时间长度。 ② 日期的判断 考做题目是直接划出两条日界线,180°在最右侧,0 时经线在左侧。 8 0 时经线向某某 180°为新的一天,向西到 180°为旧的一天。 判读某地在那个日期,即需要判断是在新的一天还是旧的一天。得知道 0 时在哪条经线上,然后进行 推算某地是在新的一天还是旧的一天。 ③ 日期范围的速求法 因为新的一天是从 180°开始的。因此,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 几小时; 在图中找出给的已知时间,根据地方时的算出 180°经线的时间。 到这里,新旧一天的范围计算又转化成为地方时的计算。 注意:如果计算出的结果超过 24,则表明有更新的一天出现了。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 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 力越大 规律 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某某淤积,故XX、 原理 应用 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某某。具体示意如下: ②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一)地球公转运动的三要素 1.地球公转运动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9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二)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1.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判断 ① 【光照图】 在光照图中昼夜长短的判别主要是: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 产生变化。结合二分二至日图(太阳运动轨迹图)梳理。 10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某某,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在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② 【昼夜数值体现昼夜长短】 在考察的题目中昼夜长短也会以数值的方式体现。 昼夜等长,各 12 小时; 如果昼长大于 12 小时,说明昼长夜短; 如果昼长小于于 12 小时,说明昼短夜长。 赤道始终昼夜平分,昼夜差为 0,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差越大。 ③ 地理现象关于日期的对称性: 由于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特性,很多的地理现象在理论上是会再一天出现。 a. 求某地(非极地地区)昼夜长短相等的两个日期: 材料一般会给出一个日期,如果该日期是在夏某某(3.21——9.23)的日期范围,则以夏某某(6 月 22 日) 日期为对称,找另外一个日期; 如果是冬半年(9.23——次年 3.21)的日期范围,则以冬至日(12 月 22 日)日期为对称; 如果是求某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则是以二分日日期为对称。 对于极地考察的是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时间。(例如已知极昼开始的时间,求极昼结束的时间), 也是关于二分日的对称(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b. 日出日落方位再一次出现同样的位置。原理与昼长相同。 2.正午太XX度角 正午太XX度角大小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XX度角越大。 某地正午太XX度角的计算:H=90°-两地纬度差。 (1)正午太XX度角的变化: 春、秋分日:直射在赤道,正午太XX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某某:直射点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回归***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1 冬至日:直射点直射在南回归线,南回归***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日出日落方位 ① 二分日:直射赤道,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呈正东,正西方向。 因此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② 北半球的夏某某(3 月 21 日~9 月 23 日,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东偏北。日落则西偏北。 因此北半球夏某某:太XX北升,西北落。 ③ 北半球的冬半年(9 月 23 日~次年 3 月 21 日,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偏南,日落西偏南。 因此北半球冬半年:太XX南升,西南落。 (3)正午太阳方位 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北; 回归线之间的正南正北均有,具体得看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一个月大致走 8°,可通过已知时间与二 分二之日的时间差推测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4)太阳周日视运动 “三点定轨迹”:此三点为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的位置。 因此结合日出、日落方位,可推断太阳的轨迹分布图。(黄色中心为该地区) 12 注意:依据“三点定轨迹”方式绘制出的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简图,可把一天中的时间进行加载,6 时某某 阳位于正东方向,18 时位于正西方向。直射点位于正南正北时是 12 点,因此可以判断一天中该地任一地方 时某某阳的大致方位及物体影子朝向。 (5)影长.子短的变化: 影子的长短的影响因素是太XX度角的大小。 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则影长最短,则日出→正午,影长缩短;正午→日落,影长变长。 一年中:(离太阳越近)正午太XX度角越大,影子越短。(纬度越高,正午时的影子越长) (6)正午太XX度角的运用: ① 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② 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 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XX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 为:L=hcotH。 ③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计算出某地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必须知道该地的正午太XX度角。 结合该地的纬度,利用结论: 13 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是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3.四季和五带 ① 四季的划分方法: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② 北温带国家:春季:3、4、5 月;夏季:6、7、8 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 月。南半球则相反。 ③ 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一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一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 一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一南极点)。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思维导图 15 第一节 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动 一、大气受热过程 1.图示: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二、热力环流模式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 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海(湖)陆风: ① 成某某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 风向: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③ 影响:使XX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① 成某某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 风向: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③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16 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 市区与XX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某某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风向:近地面由XX区吹向城市。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XX区。 (3)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地带距 离之外。 注意:① 在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 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② 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 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第二节 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7 熟记气压带和风带(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 气压带风带的判别: 1.根据 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2.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 3.结合气压带的成某某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 成某某分类:(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天气状况: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多雨下沉晴 注意: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变得比较湿润,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 地形雨。例如冬季日本的西海岸降雪较多。 二、季风环流 从地区的考点主要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成某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18 成某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除东亚和南亚外,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也随季节而转换,其风向变化与东亚季风相同,1 月盛 行西北风,7 月盛行东南风。 第三节 气候与天气 1.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 2.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9 3.气候的描述 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①气温的高低; 气温 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 气温年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 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全年少雨 ①光照的强弱; 光照 ②年XX时数的多少 *_**短),*_**较弱);光照充足(不足) 4.影响气温的因素 20 (1)日变化: 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 12 时; 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 1 时(即当地地方时为 13:00)左右 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 2 时(即当地地方时为 14:00)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 6 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 7 月份; 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 8 月份。 (辐射最弱为 12 月,陆地气温最低为 1 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 2 月份) (3)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5.影响降水的因素 21 6.锋面系统和天气 【重点学习判断是何种锋面影响以及在该锋面系统影响下天气的变化】 (一)冷锋:冷气团主动流向暖气团。 标志:锋面符号为▲(黑三角);冷气团移动方向为直箭头;锋面坡度较大;冷锋降水在锋后。 天气状况: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过境时:出现阴天、降温、刮风、雨雪等天气 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二)暖锋 暖气团主动流向冷气团。 标志:锋面符号为 (红半圆);冷气团移动方向为回旋;锋面坡度较小;暖锋降水在锋前。 天气状况: 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的天气 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三)准静止锋 冷气团和暖气团势力相当。 锋面符号为▲(黑三角) 和 (红半圆)交错分布。 天气影响:带来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要掌握在我国分布的类型、 具体的时间及影响: 22 7.气旋和锋面系统 8.等压面判读的运用: (1)气压分布的判读: 会找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 (2)判断风向的步骤 23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 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 系。 31 32 33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因多果”) 【解题方法】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案例】 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 地貌 植被 水文 生态环境 [答题思路] 当××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的××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 (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 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 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区域之间” 【解题方法】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如青藏高原的隆 起,有效阻挡了海洋 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4 6.林线和雪线 35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知识点+习题大集合
  2. 名著导读 《水浒传》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3. 地球自转教学反思
  4. 道法知识点总结
  5. 道法知识点总结
  6. 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7. 教学设计及反思】
  8. 《看看地球的表面》初步教学设计
  9.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10.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11. 高考数学全套知识点(通用版) 42
  12. 初二第八讲 含参不等式
  13. 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14. 中医基础复习提纲
  15. 中考地理复习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
  16. 万物一体电影中文字幕
  17.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说明
  18. 六年级上语文课件-只有一个地球_人教新课标(1)
  19. 《地球》教学设计
  20. (最全)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以上为《自然地理-回归教材必备知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自然地理-回归教材必备知识由用户“HU465638032”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1-19 04:15:15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88/dc/18676.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88/dc/18676.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