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理念不适应课改要求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变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独脚戏”为师生、生生、师师多向合作互动。为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必须从知识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中介者、合作者。但是教师观念上一改变,行动上一落实,学生是不是就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呢?事实证明不全是如此,这里面有部分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氛围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习的内容和空间,品尝着成功的快乐与轻松。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则一脸迷茫,无所适从。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太重,习惯于唯教师传授是听,在他们头脑里固着着你教我听,你授我学的传统理念。因而在学习中常常是只知听不知问,只知记不知想,只知读不知悟。安排学生合作、小组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真正参与讨论问题的学生凤毛麟角,其余的学生要么在小问题上纠缠不清;要么一言不发,作洗耳恭听状;要么就浑水摸鱼,说些题外话,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
2、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少
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积累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而实际上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农村初中客观上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图书室藏书甚少,加之投入管理不力,很少有学校向学生开放,因而常常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学生家庭中愿意购买图书让孩子阅读的家长为数也不多,很多家长愿意购买练习题之类的书让孩子做,而对于孩子看课外读物常以影响学习、不务正业为由大加禁止。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看课外书的态度也不相一致,文科教师大力提倡,理科教师则极力反对。学生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离课外书的距离越来越远,开始终日埋头于题海之中。于是出现了在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对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理解,就得费上很多口舌;在学《背影》一文时,学生就会对父亲爬月台的姿势哄笑不止。
3、教师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课程,广大语文教师并不是茫然不知所措,对其新思想、新理念还是拍掌欢迎、倾心认可的。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说出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道出应试教育给师生带来的危害。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如故,搞不出什么新的名堂。有的教师试图让学生活动起来、自主起来,但终因能力有限,方法不妥,学生仍就郁闷如牛,静观师变,到头来还是教师一人包办,把教学任务扛下来。至于学生到底懂了多少、会了多少,谁也说不清。还有教师为了表现他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一味地迎合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不辨真伪,一股脑儿无原则地加以肯定、表扬,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凡此种种说明一点,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尽管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明白课改的重要性,愿意接受新课程理念,但要把这种理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有段脱胎换骨的过程。
4、学校硬件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但在农村初中有多少所学校能够这样去做的呢?很多学校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课后搜集、查阅资料,学生能到哪里去找呢?上图书室,不开放且书也少得可怜;上网,这里穷乡僻壤也无网可上;从自己仅有的几本教科书中能找到什么呢?因此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那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来看,教学的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在评价中,既要有总结性评价,也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有学业成绩评价,也要有观察、面谈、作品展示等评价。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学生,有些学生可能成绩不太理想,但只要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就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充分的表扬。只有如此,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当然,农村初中语文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定会掀开语文课改崭新的一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由用户“hhucwdd”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