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读书分享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本书是国内“首部儿童文学教学法”,作者朱某某,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学术领域为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研究。出版个人学术著作、文集十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概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编著《快乐语文读本》(小学12卷)、《朱某某精选儿童文学读本》(小学12卷)。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难得思想性和实践性结合的一本儿童文学理论。旁征博引,看了这本书收获了一大串书单,这就是好书的启发性。引领你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本书从儿童中心的视角出发,认为语文教育不仅要教儿童使用本国语言(语文教育中盛行的“工具论”),还要亲近儿童、参与儿童精神世界的建构,培养儿童的审美力、想象力、发展儿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他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出发,提出了“建构论”的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的最高原理是语言的建构性和创造性”,即培养儿童在情境中理解、使用甚至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理解语言本身即是创生中的对象,是“活的”。
该书主要分为理念研究和教学方法制定两大板块:
理念上,朱某某教授在反思“工具论”语文观的基础上,提出“建构论”语文观,对语文教师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基本上是在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基础上,从杜威的儿童中心的观点出发去看待语言学习,其语言学方面的依据的是斯蒂芬.平克和乔姆斯基的研究,心理学方面还引述了加德纳和鲁道夫.史代纳的观点。其中涉及到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史代纳的,主要是儿童对语言的认识,是从整体出发,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的。
方法上,朱老师站在语言本体论的角度上,深入论证了儿童文学是发展小学儿童语言的最佳资源,在对语文观进行理念创新的基础上,而且提出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和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的原则,这些原则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本书的内容庞杂,在此从上下两编中分别选取部分最受启发的点,与大家分享。
理论:一、儿童文学的语文教育价值
作者为 从鲁迅、周作人和叶圣陶对儿童文学的论述开始,介绍了儿童文学的价值,认为应以经典儿童文学著作为材料,激活儿童潜在的语言灵性。 为了论述儿童文学是适合语文学习的材料,作者还谈到了文言文与儿童的隔阂——文言文不是儿童的语言: (以下文字摘自原某某113页) 文言文儿童难以学会。鲁某某《五猖会》一文中,就曾写到父亲逼七岁的鲁迅,在看五猖会前必须背熟《鉴略》中的二三十行,而鲁某某“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这样的句子是“一个字也不懂”,只好“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在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王淑芬的《一年级鲜事多》的描写中,一年级小学生背诵《论语》中的名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却将其理解成了虫子互相喂食。 这样背道:“只只喂只只,不只喂不只,四只也。”我从中读出的是对儿童读经的一种讽刺。作者认为 文言文就是与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相抵触、龃龉的语言形式。成人的白话文是儿童难以学会的语言形式,因为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能发生交集。
与文言文和成人语言相反,儿童文学的语言不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都能够让小学儿童不仅感到有趣,而且非常容易学会。 儿童文学是统合性语言: 1.融合了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是童年与成年的交流; 2.融合了“日常语言”和“艺术语言,”,是对“日常表达”的有力提升。 3.蕴含了理性思维,儿童文学是以艺术表达为皮,理性逻辑为里,以艺术手法引导孩子思考。
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的五个规律(或者说是五个依据)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说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公移山》,用现今的眼光去看可能没有必要,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是有着不容置疑的意义。这让我想起另一本图画书《明锣移山》,从表述方式上跟《愚公移山》恰好是反着的,这两本书可以放在一起对比着读:我们不能去批评愚公,但可以向孩子提供另外一个视角。
这本书在讲小学阶段多大的孩子可以看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作品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如何看待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等等,让人觉得要做一个语文老师,跟孩子们去探讨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是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对自己的文学修养,语言知识、阅读面和对文学的认识是极大考验。
不革新观念,建立好的语文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教不好儿童文学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读书分享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读书分享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由用户“sunnyzj”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