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
提纲:
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互动关系
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及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实施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吕某某先生说,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很实在、很具体,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应当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学校教育既包含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也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塑造即人文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怎样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更是面临这样一种严峻形势。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今天的人文教育面临很多崭新课题。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_*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追求目标,更需要我们以卓越的城市精神塑造新时代的XX人形象: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理想;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勇气。诚信公正的操守,戒骄戒躁的品格。浪漫时尚的气质,天人合一的情怀。可以说人文精神展示的是一个民族健康的灵魂。
但是,教育界当前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让学生心中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
知识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它是人生命以外的东西,通过灌输就可以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但精神的塑造是人性的,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是一种历史的积淀长期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只能通过引导、影响去激发、去塑造。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互动关系
科学教育要求遵循规律,科学精神强调严谨;人文教育要求尊重人性,人文精神强调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当前,教育受质疑最多的是偏重于科学精神培养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塑造。
这种偏差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在教育体制上,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以精英主义为取向的(有封建社会科举选人的烙印),这种教育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考试选拔英才,而忽视了全体受教育者应受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关怀。于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强调教育的标准化的控制,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教育缺乏个性,没有了个性便无从谈起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具体的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对课本以外的社会政治、经济、伦理、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人类未来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知识和人文关怀,对文学、历史、伦理、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虽有专门的课程设计,但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人文知识教育与真正的人文精神塑造没有联系在一起。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英才教育”和教育的标准化要求同样使一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丧失个性,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中缺乏人文化的手段,很多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这才是人文教育最难突破的瓶颈!我们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适应市场,我们的教师就在努力使教育成果直接转换成市场成果,却没有看到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塑造人”——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这不仅是人文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应该是一切教育者的根本立场。所以说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根本前提,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既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精神世界,也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文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手段。教师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教育创始人席勒就指出,人性的完善要通过“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提升来实现,“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外没有其他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利用环境中的有益因素,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去营造一个最佳的育人环境。
?关注精神生活,尊重精神价值,这是人文精神最深刻的内涵。经济的发展带来更为文明繁荣的未来,文明繁荣的未来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对人的关注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并努力加以落实,在这样一个时代,教育首先要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任并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努力加以落实。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由用户“lizhou1994”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