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编者按: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关注,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成功。过去已有的几种模式,有何成败得失值得借鉴?是否还适合今天的中国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麦***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某某博士。
“通过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研究,我们大体可分为四个模式。”曾经为多家***和中国企业作过管理咨询的徐某某缓缓道来。
路径一:低成本扩张
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集现在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可以被复制吗?
徐某某说,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其他企业也可反过来拷问自己,如果要采用这个模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彩电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这与集装箱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集装箱行业大部分是B TO B ,不需要很大品牌投入、渠道也很简单,全球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因此中集的模式在彩电行业可能就不会成功。
“中集在并购上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徐继续分析道,中集选的是具有大量贸易逆差的地区,进行大量战略上的并购、业务布局很合理。这对他降低运输成本很关键。因为集装箱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高,如果制造地货源不足,空箱率高,那么运输成本就上去了。而贸易逆差大的地区,运输量也大,运输成本就肯定底。这样,中集集团在获得低成本制造优势的同时,运输成本还比其他对手低不少。
当然,中集的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让自己有钱赚,还要让该倒闭的对手倒闭,这样自己就可以去整合整个行业。
第径二:收购与兼并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徐某某看来,兼并与收购也将是中国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
徐某某认为,中国企业在利用收购与兼并的途径进军国际市场,在选择行业时,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行业结构,还有就是进入壁垒比较高。不仅获得成本上的优势,而且也能获得进入的价值。
中国企业通过收购进入一个行业,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成本结构,就不能排除竞争对手用同样的方式跑到中国来,对中国企业进行收购,改变它的成本结构、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最终被人家以牙还牙。
在什么样的行业才能取胜呢?品牌、技术、进入壁垒比较高,同时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高,不仅仅在组装上的成本优势,而且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都很高,如果组装、元器件的叠加成本占了整个成本的50—60%,那么就具有非常好的并购基础。为什么?
第一这个行业肯定是制造行业,同时还具有品牌或专利上的进入壁垒,虽然现在行业利润可能只有5%,甚至更低。但如果放到中国可能还有30-40%的成本下降空间,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但关键是有一个好的行业结构,尽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么走向国际,无非是给人家贴牌生产、打工挣钱嘛。
徐某某分析说,一个企业的成功有三个衡量的标志:品牌、利润、地位。这里的关键是,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和企业领导人,你的满足点在什么地方?
他认为,其实品牌不一定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比如石油行业、冶金行业,品牌就不像电子消费类的商品那么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挣钱,有利润是最重要的。
有利润就一定有成长空间。对中国企业来说,有什么比成长空间更重要的呢?
尽管对这四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所长,但徐某某反复强调,中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行业的结构、行业的现状、企业自身的能力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原作者:谢某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由用户“zhai802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