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震的预测与防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地震的预测与防范》教学设计
教材类型
标准
课程名称
地震的预测与防范
课时
一课时
课程类型
自然灾害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6.9.18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具
课件,地震视频资料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够学会在地震中的一些防护和自救办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搜集相关材料,课上师生互动、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媒体学习关于地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景再现和模拟演练的方法掌握防震与抗震的方法与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地震前兆和防范措施,增强防震意识;遇到地震时应保持冷静,科学避险,关爱自己,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一)同学们,有一种自然灾害称其为地震,地震从开始到结束时间很短,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地震的视频资料。孩子们观看后你有何感受?
(二)猛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那么,地震可不可以被预测,可不可以提前做好防震措施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震的预测与防范”。板书课题。
二.查找资料,了解信息
(一)课前查找地震相关资料。
(二)小组内交流分享。
(三)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三.新授地震基本知识
(一)地震成因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二)地震震级
1.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一般来说震级越高,地震的破坏力就越大。地震分为九个震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2.5级以上人才能够感觉得到;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我们无法感觉到。
2.案例:XX地震是我国最近发生的一次8级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XX省XX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受灾群众462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看了这组数据,你对地震有何感受?是啊,地震危害如此巨大,我们是否可以提前预测呢?
(三)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即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使人们提前防范。地震预测只能由各级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目前只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确切时间。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预测地震的国家,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四.探究防震自救措施
(一)地震前兆
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征兆。有些征兆感官无法觉察,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变化等,需科学家用仪器测试。有些前兆人们可以觉察,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观看地震前兆的相关图片)教师以地震前兆谚语的形式适时小结,并强调井水、动物等异常可能是地震前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向地震部门反映。
(二)地震自救
1.室内避震5诀窍。
2.室外避震有6招。
3.救命三角区
实验模拟摧毁了一座学校,和一个里面有20个人体模型的房屋。10个人体模型用“蹲下和掩护”方法,另外10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小组整理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科学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很多方面的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教学地震自救防范措施时稍显匆忙,应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模拟演习中去,及时全面地纠正指导错误避震方法,如果纠正后重新再做一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备注:
1、教材类型指的是使用的是中国教育学会提供的标准课程,还是地方教材。若是地方教材,请填写教材名称。
2、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和其他安全。请根据自己所授课程选填恰当的类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地震的预测与防范》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地震的预测与防范》教学设计由用户“chinesechi0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