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6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义教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_*关于调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12〕21号)要求,加强我市义务教育1—6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管理,***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1—2年级,低段)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3—6年级,中高段)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热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课程意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为目标,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辨力和行为选择力,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制定教学计划
第一条 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师指导用书
认真研读课标。整体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了解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学实施建议。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具体内容,明确其指导意义。
认真研读教材。认真研读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编排体系。研读本学期教材,明确学期教学目标,熟悉任教年级、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内容。了解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单元主题下各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学期、学年乃至整个学段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认真研读教师指导用书。教师应通过教师指导用书的阅读,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思路和意图,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编排体系、目标定位以及课时安排建议,了解教材编写特点,掌握学习主题结构关系,解读图文意图,认识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其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明确各内容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条 注重学情分析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情分析可以对任教年级、班级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对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起点分析,对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和道德矛盾点进行分析。还包括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的分析。
学情分析,可繁可简,切忌空泛。备课前,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调查和了解,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日常上课时,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互,找学生谈心,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力争做到平时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作出预见,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策略。
第三条 规范学期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学生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学期教学重难点、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学期教学建议和学期教学评价方案等几个主要方面。
学期教学计划应该有整体规划、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在教师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经教研组、备课组交流、讨论、研究形成。其中学期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评价建议应对应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工具、评价内容及评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五、开展教学反思
第十五条 强化独立反思
教师应养成对教学进行反思的习惯。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以及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情感、思维、实践的培养和提升进行深度思考,可以采用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形式记录。
第十六条 优化互助反思
加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同伴合作研究,提供合作研究的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制度管理。合作研究的主题应与教师的常态工作结合起来,可以围绕教材教法等,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学科专业能力,倡导开展深入持久的研究。教师应积极参与合作研究,要心态平和,坦诚相待,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6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1-6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由用户“xuangu6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