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阶段性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阶段性总结
我校自2003年9月在一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市教体局、镇教育办公室的指导下,课改实验工作正在有序、全面、扎实地开展。实验,为我校各项教育改革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也为进一步勾画学校发展蓝图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我们的教师就是在学习探索、实践反思的循环反复中满足了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实验,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仅从几个方面汇报我校课改实验的整体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学校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和课改实验指导小组,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做到三个“一”,即分管一线——德育、教学、艺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蹲好一点——教研组;抓好一项——课题实验,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产生整体效应。成立教科室和学科中心组,制定课改工作管理制度,将课改工作制度化;建立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度,他们自主对课改年级实验教师进行优化组合,确保人力资源能以最佳方式组合。我们还召开家长会,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校本教研,改善教师行为
自去年暑假以来,我校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导主任的亲自带领下,***组织的新课改教师培训,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校领导仍派出教师赴各地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回来的教师在校内进行二级培训。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他们最渴望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校领导反复学习有关理论和各地先进经验,明确了要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制定了我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
我们正在尝试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自下而上”的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培训,“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的基本学习模式。比如:
讲座学习,不再单纯讲理论,通过分析案例,让老师们的思路豁然开朗,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如今老师们遇到问题会因任务驱动自觉去看相关书藉,上网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互动式集体各课,改变了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问题会诊。校领导深人各教研组调研访谈,了解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对本校在研课题进行筛选和整合,看看哪些课题研究能解决教学问题、真实问题、实际问题。自己的问题,重新确定研究方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师生发展性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进行深人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我们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开展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目前,各学科均确立了研究课题并写好开题报告,如《数学形成性评价研究》、《体育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教学研究》等,在全校开题后,老师们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行动研究,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研究方案,这样,教研、科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已成为我校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这些全新的培训,使教师们增强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育观念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教育观念的转变又直接指向教学行为的改善。校本教研能真正为教师服务,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老师们喜欢的学习培训方式。
为保障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我校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是理论学习制度。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做到五有:有研究课题、有实验方案、有阶段计划、有过程记录、有物化成果,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三、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如果教学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将很难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校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市教体局对我校的课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给我校投人财力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工作优质、高效地开展。一是建成两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教学现代化。二是教学资源库,实现学习内容多样化。“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是区别传统教师和现代教师的标志。新课程实验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开发和创造的空间,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撑,教师将很难走出传统教师的轨道。因此,我校通过卫星与中央远程教育网连接,给课改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三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制度化,实现教学信息化。校领导。教研组长随堂听课、巡堂,促进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如今,即使是老教师也能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资料用于教学,大多数青年教师能自制课件,自觉地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上图、文、声、像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使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中师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校的傅某某老师因为这方面做得突出,曾经多次出示过市级、镇级公开课。
四、多元评价,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下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我们提出“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开放、强调多元”的评价策略,尽可能客观。民主地评价教师和学生,促进师生的发展。
实施时做到“三个结合”:师生自我评价与师生多元评价相结合,评语制评价与等第制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小组、班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采取口试、综合实践活动和笔试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如一年级数学学科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教师即时分析评价量表,提出改进意见和写上激励话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参加培训学习时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我们制订了“家长评教评学方法”、“学生评教评学方法”、“学生成绩评估方法”三大评价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评估软件,将教师的教学评估纳人量化评估轨道,使教师的教学效果“看得见,评得出”。
我们还将评价与奖励有机结合,建立课改奖励机制,制定了《骨干教师奖励制度》,学校将科研书报发给课改年级教师用于研究,要求每学期做到“七个一”,即读一本教育专著、做一个课题、上一节优质课、做一个课改专题讲座、写一篇高水平论文或案例、带一名青年教师、评一节研讨课。奖励机制鼓励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目前我校已有多人次因教学业绩突出、研究论文获省级奖而获得奖励。
五、校本课程开发,构建特色学校
我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同时也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
体育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教学研究,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保证每个学生在校六年基本掌握一项体育特长,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在全镇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我校成绩均名列前茅。
我校还注重发挥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办计算机教学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还学习计算机语言,在市教体局组织的小学生信息技术比赛中,我校的王某某等多名同学荣获一等奖。
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校建设和完善学校的广播室、书法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实验室、篮球场等一系列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场所,使各类课改活动能顺利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我们新课改各学科根据教学要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语文科编小报、课本剧表演、写充满人文关怀的宣传标语,地理科编地理小报,生物科观察与实验,数学科七巧板拼图,体育科班际间篮球比赛等,采取活动与任务相结合的形式,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自我反思和改进。
七、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课程评价,怎样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只有少数好生唱主角,大多数学生充当旁观者,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教师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但缺少专业引领,不能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八、下一阶段实验工作的重点
实施课改实验近一年,在欣喜师生变化的同时,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下一阶段,***申报课题立项,在专家指导下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二是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尽快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使课改实验规范有序开展,创建全新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课改实验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阶段性总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阶段性总结由用户“randy0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