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研究述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 研究述评 11 不充分具备。” 综合上述 , 20世纪学者对唐代两税法的研究 ,无论从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的宏观角度 ,或 是从两税的内容、实施情况、现实作用的微观角度 ,都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有的争论渐趋一 致 ,如关于两税的内容及其来源 ,目前已多取由户税、地税发展而来且包括租庸调和各种杂税 之说 ;有的认识更加全面 ,如关于两税法改革的背景与目的。 当然 ,歧见仍然存在 ,有些问题尚 待深入 ,如两税法与唐后期徭役的关系、两税法实施中的弊病及其地区性差异、由户税钱和“斛 斗”构成的“两税”如何转变为单一的田亩税等。 相信学者日后从理论的运用、思路的开拓和史 料的挖掘等方面再下功夫 ,必有新的创获。 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研究述评 葛金某某 金 强 九百余年前 ,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势 ,解决“冗官”、“冗兵”、“冗费”三大沉疾 ,宋 神宗毅然任用王某某 ,君臣二人共同发动 ,主持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大变法。 变法运动从理财入 手 ,进而波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影响深远。 九百年来 ,对于这场 变法的评判 ,争论从未停息过 ,研究逐步深入 ,但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 在 20世纪 50~ 60年 代 ,史学界对王某某及其变法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其经典著作依据是列宁的“王某某是中国十 一世纪的改革家”。 粉碎“四人帮”以后关于王某某变法的研究得以摆脱这一模式 ,王某某走下 圣坛。 1980年王某某在《中国社会科学》第三期发表长文《王某某变法简论》 ,以具体史实证明 王某某变法存在着诸多不足。以此为滥觞 ,许多学者从王某某的经济思想、对商品经济的态度、 其性格特征、新法各项措施实施效果和影响以及变法同各派人物的矛盾冲突等不同角度进行 探讨 ,研究逐步深入。 进入 90年代 ,经过头几年的稍稍冷落后 ,王某某变法研究正在向纵深发 展 ,预示着一个新的高潮即将出现。 在这样一个时刻 ,对改革开放以来王某某研究的成果进行 清理和反思 ,并藉以展望新的研究发展趋势 ,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于变法的总体评价 在这一领域争论较大。一种观点认为王某某变法客观上增加了农民负担 ,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三冗”问题 ,仅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 ,将权利收归中央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因此应予基本否定。 王某某认为王某某关于经济财政改革的最初意图在于“富国” ,在于聚敛 , 加重了人民负担 ,打击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 王某某的军事改革有加强剥削和镇压的双重作 1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年第 10期 用 ,但强某某无方 ; 在科举教育领域 ,以经义取士 ,加强儒家思想的垄断地位 ,将《三经新义》定为 官方经学 ,所谓“一道德”是也。 并认为王某某并未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 相反 ,熙丰时期是北 宋 三次 增 税高 潮 和四 次 阶 级斗 争 高涨 时 期 之一 。① 顾全 芳 将 庆 历新 政 和 熙丰 变 法 做了 比 较 研 究 ,认为二者背景不同 ,后者的改革重点偏重于经济 ,未能向宋代的政治弊端进击。同时认为王 安某某法顺应了历史朝流 ,但耽于空想 ,脱离实际的变法增加了对农民的剥削和约束 ,最大成 效是充实了国库②。 汪某某认为王某某变法不仅没有着手解决“三冗”问题 ,变法中冗员反而又 有增加 ,变法的结果是扩大了封建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 ,官营经济体系发达 ,对民间工商业发 展极为不利。③叶某某认为熙丰变法是一次不成功的变法 ,变法导致皇权更加强化 ,官某某更加繁 复 ,费用更加冗杂。④还有一些同志以道德标准来衡量王某某 ,如刘祚昌认为王当政后足以自 圣 ,狂妄自大 ; 刚愎拒谏 ,喜同恶异 ;重用阿谀之小人 ,打击陷害异议者 ,箝制思想 ,压制舆论 ,实 行学术专制和特务统治 ,导致新法推行中弊端百出并启新旧党争之祸端 ,招致外侮。⑤ 宋史前辈邓某某和漆侠先生在 20世纪 80年代仍然坚持肯定王某某及其变法的一贯立 场。漆侠著《王某某变法》初版于 50年代 , 1979年再版时观点一仍其旧 ,只是材料更为充实。漆 侠认为变法通过对官僚机构的整顿 ,军事上的改进和财政税源的扩大 ,大大改变了北宋积贫积 弱的局面 ,强化了地主阶级专政 ,中小地主阶层受益最大 ; 变法抑兼并以发展生产为本 ,从而使 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⑥邓某某认为王某某以“三不足”为变法的精神支柱 ,在现实 中贯彻“为天下理财”的主张 ,发展了生产 ,扭转了积贫局势 ,王当之无愧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政 治改革家”。⑦唐兆梅高度评价了王某某的改革精神 ,认为在因循守旧风气弥漫的北宋王某某 ,王 安石那着眼于“变”的唯物主义思想 ,显得特别难能可贵。⑧ 吴泰则认为变法本身具有复杂的性质 ,既有进步的一面 ,也确有反动的一面。 其反动性主 要表现在政治方面: 行聚敛之术 ,企图恢复征兵制 ,行市易某某 ,建立官营垄断体系 ,以经义取士 , 禁锢思想自由等等。其进步性主要反映在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 ,如行农田水利法推动农 业生产 ,以雇代役客观上顺应了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普遍松弛的历史潮流 ,推动了雇佣关系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 如果将变法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察 ,其进步性是主要的。⑨ 还有一些同志从王某某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变法运动的实际轨迹这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葛 金某某认为王某某奉“富民”为变法宗旨 ,但在神宗富国强某某愿望的压迫下 ,其抱负难以充分施 展。 至元丰亲政后 ,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 ,大肆聚敛 ,扩大国家专利 ,使变法轨迹 发生逆转。1 0王家范认为王某某变法核心是“仁政”思想 ,但其主观设想与经济规律有脱节 ,其 经济改革实践与经济思想也有脱节 ,导致新法难以取得理想成效。1童丽认为中国古代的自然 经济、专制政体和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体的思想文化体系三位一体的封建社会结构积存于整 个封建社会中 ,这一结构中的诸多因子与新法的推行构成了一系列的矛盾 ,使新法推行过程中 阻力重重 ,步履为艰1 2。 史玄冰认为王某某变法的指导思想在于“明法度” ,“建贤才” ,其内容包 括理财、育才和整军 ,理论基础是“新学”。变法是封建社会内部的政治改良运动 ,是为了维护整 个封建地主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1 3 龚延明对元丰改制详加考证后 ,认为元丰改制针对陷入困境的北宋前期官某某而发 ,但主观 愿 望与改制效果未能取得一致 ,有的措施无异于倒退 ,留下了“后遗症”。1 4王某某、梅训安某某 为 ,北宋官冗官某某 ,官某某改革势在必行。元丰改制 ,简化了官阶和职官某某度。但神宗无意也不可 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 研究述评 13 能为解决冗官问题而打破政治平衡 ,因此财政开支并无减少。 再则强行恢复三省六部制 ,造成 各部门间的相互干扰 ,反而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1 5而葛桂莲则充分肯定了元丰改制的历史 作用 ,认为改制罢差遣 ,恢复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职掌 ,颁布新官某某 ,调制官某某 ,恢复职事 ,使 职事官与寄禄官紧密联系 ,彻底根除紊乱之源 ,在中国古代官某某发展变化中影响深远。1 6 从未能实现“富国强某某”的既定目标和中兴北宋王某某 ,神宗死后新政被废 ,政局更加混乱来 看 ,王某某变法无疑是失败了。任奇正和倪正太从北宋吏制方面着手去寻找原因。任先生认为 王某某变法未能触及腐败的官僚机构 ,其妥协性使变法失去政治上、组织上的保障。 所以经济 改革必须与政治改革相辅相成。1 7倪先生认为北宋官员冗滥又贪鄙 ,保守又无能。 而王某某变 法没有从上到下建立一支坚持推行新法的领导班子 ,各级官吏从中破坏 ,使新法流弊丛生 ,不 得不以失败而告终。1 8何忠礼认为神宗奉行“异论相搅”的家法 ,对保守派姑息重用 ;而变法派 社会基础不牢 ,人才严重不足 ; 加上新法推行过于仓促 ,出现残害百姓现象 ,招致一片反对。1 9 孟天运认为王某某在北宋因循守旧的风气之下 ,没有大造改革舆论 ,破除保守观念 ,为改革铺 平道路 ,反而使台谏成了反改革势力的合法舆论阵地。2 0杨国宜总结了变法失败的历史教训 , 认为平均主义的指导思想难医百病 ,变法过程中唯钱某某 ,聚敛太急。王某某知人不明 ,任某某 专且吝于改过。2 1还有一些同志认为王某某的执拗性格和变法派内部政见不合 ,队伍不纯等也 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2 二、关于王某某经济财政改革的认识 王某某对北宋商品经济的体认及其经济思想 ,是学术界争鸣的又一热点。 1978年谷某某 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七辑发表《王某某变法与商品经济》一文 ,认为王某某感受到宋代商品经 济的影响 ,新法有利于商品的自由交换 ,妨碍了大地主的巧取豪夺。 随即颜某某发表商榷性文 章 ,认为免役法与地租形态无关 ,新法客观上给百姓增添了苦难 ,阻碍了商品生产的发展。2 3谷 霁光、谷某某在《中国史研究》 1980年第 1期发表《王某某经济思想若干问题试析》一文 ,运用 现代经济理论和概念 ,阐发了王某某关于社会生产、社会分工、农业生产、抑兼并、赈济和节俭 等方面的思想 ,认为王某某的改革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方面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张某某 则撰文认为《上龚舍人书》和《再上龚舍人书》系误收他人之作 ,谷某某以此作为王某某赈济思 想的立论依据是站不住脚的。2 4叶某某认为王某某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理财标准 ,继承和发 展了商鞅、韩非、管子、桑弘羊的富国思想 ,把重农抑商与官营专卖有机结合起来 ,并增进发展 生产力的内容 ,以实现其富国目的。 王某某对工商业仍持传统的“不盛不衰”标准 ,强化政府干 预 ,使宋初宽松自由的经济体制出现退化。2 5吴某某、杨堪认为王某某的理财包括两个方面 ,一 是对封建农业、财政、商业等领域的改革 ;一是对宋王某某财政岁入和岁出的整饬。生财之道亦有 两径 ,即“均天下之利”以抑制兼并和“资之天地”以发展生产。2 6叶世昌认为王某某“资之天地” 的理财方针 ,仅农田水利法粗合其意 ,财政收入的增加其实是通过加税获得的。 王某某根本未 触及土地问题 ,仅仅将兼并势力的一部分剥削所得攫为国家所有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剥 削。27刘焕曾和任仲书认为王某某站在自然经济立场上 ,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 ,抑制商业发展 , 一心一意把农民缚在土地上 ,使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只能局限在简单商品经济的范围内。2 8 14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年第 10期 顾全芳、胡某某和章深也认为熙丰变法逆商品经济发展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潮流而动 ,加强了 商品经济对政权的依附性 ,妨害了其独立、正常的发展。2 9 青苗法备受学界关注 ,争论尤为激烈 ,以邓某某和漆侠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青苗法限制 了私人高利贷发展 ,缓和了自耕农的贫困化和土地的集中 ,变消极救灾为助民生产 ,起到了抑 兼并和利百姓的作用。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这种肯定性意见受到了王某某、顾全芳和季平等 多位学者的批驳。 王某某指出 ,对于广大百姓说 ,青苗钱取息无疑是一笔新增的赋税。 顾全芳 和季某某拿常平仓法和青苗法比较 ,认为青苗钱取息太重 ,实际上是国家放债取利 ,加重了对 农民的剥削。3 0汪某某认为青苗法由官民两利的初旨转变为残民害国 ,仅仅是扩大了国家赢利 性经营范围。3 1叶某某说青苗法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执行中流弊丛生 ,国家高利贷和私人高利贷 相互交织 ,恶性循环 , 贫苦百姓深受其害。3 2方志远认为青苗法推行时性质生变 ,属超经济强 制 ,息钱成为一种变相的财产税 ,加重了人民负担。3张全明比较了青苗法和朱熹的社仓制 ,认 为就客观效果和实际影响来看 ,前者不如后者。3 4。 免役法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谷某某认为职役属超经济强制 ,新法以钱某某 ,使农民对于 封 建国 家的 从 属关 系有 所削 弱 、并反 映 出地 租形 态的 重 大变 化。3 5 叶 坦认 为免 役法 迫 使农 产 品 商品化 ,对于地租形态的演进起了催化作用 ,但以牺牲广大农民利益为沉重代价。3 6颜某某和 赵英认为职役和徭役不同 ,其负担对象是农村主户中的一、二、三等户 ,它是封建国家扩大统治 基础 ,加强统治力量的工具。3 7王某某认为差役之于上户乃是特权 ,乡村上户当差以后 ,由平户 上升为形势户 ,同乡村下户与客户之间 ,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 ,下户充任 差役 ,才真正是负担。 王某某行免役法 ,无所谓改差为雇。 雷家宏也认为职役既具有特权性又 有负担性。3 8汪槐龄将宋代役法放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乡官— 差役— 劳役和苛税的历史演进 过程中去考察 ,认为熙宁役法少有特权色彩 ,但仍保留着乡官某某度的残迹。免役钱和差役钱 ,实 质上是差役的折变。 至元丰年间 ,部分恢复差役 ,役钱并无酌减 ,人民负担双重化 ,非个人所能 任某某。3 9李志学认为差役之民有上户向下户转移的现象 ,但差役和差夫役不同。4 0 王棣认为北 宋差役经历了一个负担与特权相分离的过程。 熙丰役法是王某某等在保留差役承担者对广大 农民剥削和压迫特权的前提下 ,蓄意将一些差役形成的负担转嫁到乡村下户身上的手段。关于 差役的性质 ,王棣则认为其职责决定其性质 ,州县役是对封建国家承担的义务 ,是负担 ; 而乡役 仍保持着古代乡官某某度的色彩 ,是特权。4 1 在市易某某的研究中 ,分歧亦未见缩小。 邓某某和漆侠先生对市易某某持肯定态度 ,认为其推 行的结果是打击了同封建官僚有密切联系的商业资本 ,限制了大商人的投机活动 ,促进了商业 繁荣。王某某、叶某某、汪某某、顾全芳和胡某某等先生则认为市易某某加强了官营禁榷 ,上不利国 , 下不利民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俞兆鹏和王盛恩肯定市易某某有积极的立法宗旨: 抑兼并、利 商贾 ,平物价 ,通有无 ,足国用 ,增吏禄 ,同时否定其实际效果。由于官营垄断机制及市易务官员 的不法行为 ,使市易某某发生变质。 市易务贱买贵卖 ,加强了对广大商人的括取 ,抬高了物价 ,增 加了广大消费者的负担。4 2 农田水利法最能体现王某某“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的理财主张 ,学界多予以积极评价。4 3 但也有同志指出此法实际成效不大。至于方田均税法也是肯定性意见占主导地位 ,但王某某变 法之时 ,上距均田制的废除已有两个世纪之久 ,不抑兼并亦即不限民户田产规模的政策早已深 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 研究述评 15 入人心。 因此王某某对方田均税颇为审慎 ,踌躇不前 ,清丈田亩仅局限于京东、XX等路 ,同样 成效不大。 三、 王安 石某某 制改 革的 研究状 况 保甲法是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邓某某和漆侠先生对此持肯定态度 ,认为保甲法针对北宋 兵冗、兵骄 ,兵弱而创 ,并与募兵相参。 渐行民兵制 ,有利于政府节流 ,巩固北宋的封建统治。4 程民生和郑某某在肯定保甲法积极意义的同时 ,又指出此举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基础 , 加重了人民负担。4 5王某某认为中唐以来 ,募兵制取代征兵制 ,免除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是历史 的进步。王某某因为募兵制有弊端就要恢复征兵制 ,只能是倒行逆施。王先生同时还认为王安 石的保甲法 ,到蒋介石的保甲法 ,是一脉相承的。 叶某某认为保甲法在全国建立严密控制的治安 网 ,使宋初开创的“文明体制”发生逆转。 漆侠和陈振还对保马法给予了肯定 ,认为保马法减省了官府开支 ,加强了保甲制度 ,同时 并未给农民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适应了当时迫切的军事需要。4 6 就熙宁年间宋辽XX边界交涉一事 ,邓某某和李某某为“王某某弃地数百里”辨诬 ,认为此 事属顽固派捏造 ,且弃地数百里 ,有夸大其辞之嫌。4 7季平对此加以反驳 ,认为王某某出于当时 的军事策略考虑 ,不得不割地 ,史料证据确凿 ,无需为其遮掩。4 8 熙河之役是熙宁年间宋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陈守忠认为 ,开拓熙河极富战略眼光 ,又 势所必行 ,此举是完成王某某对辽夏总战略的一重大步骤。4 9王天顺和杜建录认为王某某视国 力强弱和当时民族政权对峙形势来制定御夏方略 ,是理性的。 熙河开边以断XX之右臂 ,加上 范仲淹进筑XX以断XX之左臂 ,完成了北宋御夏总体战略构想。5 0 四、关于教育科举改革研究的回顾 王某某的教育和人才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 ,当时王某某将陶冶人才 视为变法先决条件 ,视为整饬吏治和改革政治的重要基础。 王某某的人才标准 ,是道德价值和 效能价值的统一 ,并且与现实政治、经济密切关系 ,使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其陶冶人才之法即 教、养、取、任皆有道。 在此一点 ,学术界无甚分歧。5 1然而这种人才思想在变法过程中 ,是否得 到体现 ,却尚未见到实证分析。 关于科举改革 ,漆侠认为旧有的以诗赋取士不利于封建统治 ,王某某以经义策论取士 ,利 用科举 ,钳制反对派 ,吸收变法派 ,有利于变法的开展。 但诗赋和策论都无补于某某 ,只是在挣 脱一个锁链后又被套上一个新的锁链。张某某认为科举内容的改革 ,有利于封建国家造就和选 拔“通经致用”人才 ,把王某某视为八股文的始作俑者不符合事实。5 2穆朝庆则认为宋初科举保 留有浓厚的等级制和荐举制色彩 ,不利于地主阶级中下层的上升 ,必须加以改革。5 3 教 育改革 与王 安石 的教 育思 想及 王某某 新学 密切 关联 。邓广 铭、 杨某某 高度 评价 王安 石某某 儒 释道融合为一 ,援佛道诸子百家入佛 ,丰富和充实儒家义理的学术取向。5 4王某某则认为王安 石某某《三经义》定为官方经学 ,使士子做王学的应声虫 ,是禁锢思想自由的反动措施。 漆侠和程 16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年第 10期 德林认为王某某在教育方面的改革 ,扩大了中央与地方的学校规模 ,并兴办武、医、律等专科学 校 ,起到了振兴教育、支持改革、发展文化的作用。5 五、 变法 同各 派人 物关 系之考 察 新法的施行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人事关系极为复杂 ,君臣从相知到离心 ,变法派内 部发生分化 ,而来自反对派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 ,致使变法前途多舛 ,除王某某外 ,学术界注意 的中心人物还有司马某某、宋某某、苏轼、吕惠卿和曾某某等人。 关于司马某某。 邓某某和漆侠认为他作为保守派、顽固派势力的代表 ,一味反对新法 ,又在 “元 更化”中卤莽轻率地罢废诸法 ,诚为倒行逆施。而顾全芳和季某某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上述 观点加以抨击 ,认为司马某某与王某某的分歧 ,不是改革与守旧的不同 ,而在于改革什么 ,如何改 革。56叶某某认为王某某和司马某某在经济思想方面 ,存在着分工与生产、理财与言利、开源与节 流 ,实物与货币之争 ,并且认为在义利关系上 ,两人都并非真正恪守传统观念。5 7罗某某认为在 德操方面 ,二人有相似之处 ,但在政治才能方面 ,王某某比司马某某则有过之而无不及。5 8蒋某某 认为二人政见不合 ,司马某某对王某某评价多有偏颇 ,再加上《宋史》撰者良莠不分 ,致使谬种流 传 ,荆公蒙冤数百年。5 9 关于宋某某与变法的关系。 邓某某、漆侠、葛金某某、李某某、唐兆梅和罗某某等认为神宗对 王某某的支持是新法得以推行的因素之一。但由于二者在思想境界和战略设想上存在着差距 , 神宗对王某某不断施压 ,至元丰亲政后更是利用新法中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究作一个回顾 ,进而从历史的角 度对这一地区形成全面认识 ,为西部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1986年中***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重新对黄土高原的范围进行了科学界定 ,经过这 一界定 ,黄土高原作为自然地理单元 ,主要范围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 贺XX以东、秦岭 以北、长城以南约 48万平方公里以内地区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青海都有一 部分境土属于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在整个中国国土中虽然仅占 5% 的面积 ,但在中国历史与北方环境发展中的影 响却远远超过这一范围。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无论是仰韶时期的文明萌芽 ,还是周某某 汉唐的灿烂文化 ,都孕育、发展在黄河两岸的黄土地上 ,黄土高原的人类开发史就是一部中华 文明发展史。文明的发展与人相联 ,与地相关 ,伴随源于黄土高原的文明进程 ,黄土高原的环境 与黄某某的泥沙一次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黄土高原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不仅影响了黄某某 下游的过去 ,也影响到今天 ,面对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黄河下游的决口、水患 ,学者们投入了 大量的研究 ,力图探求黄土高原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进而制定今后的治理、开发策略。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研究述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近二十年来王某某变法研究述评由用户“QQ117605364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