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评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简·吉德尔博士(Jane Goodall)是国际知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国际动物保护界的一位重要的人物,也是20世纪最具有传祺色彩的一位女性。她对黑猩猩长达加年的深入研究扭转了人类认识上的许多错误,并且永远改变了科学对”人类”所下的定义。多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她赢得了无数的头衔和奖项。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古德尔都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她更多的成为一个梦想追寻者的象征,她对梦想的执着,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以及对方法选取的经验教训,为人们学习和从事科学的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就同一个问题借助不同的理论视角,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从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的解释问题和现象。2005年应邀参加了一次20余家中国顶尖经济管理学术期刊编辑的恳谈会,有些期刊的编辑提出,为了促进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化,学术期刊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只发表“实证研究”。但是,在学科定位不够清楚,发展方向不够清楚,学术环境不够规范,博士生培养不够严谨的阶段,强行鼓励偏重某一种范式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是既不可行,也不健康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证研究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不应该片面的局限于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中国管理学科发展应该避免片面强调任何一种研究方法而排斥其他尝试的偏差。在重视实证研究的同时,鼓励其他方法,如案例方法,建模方法,逻辑论证,试验方法,以及计算机仿真。其实,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存在“发现现象”、“解释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都需要首先去“观测”以获得“数据”(实数、序数、分类数、案例、实验结果、语句、描述等等不同形式),然后对这些“数据”根据其“形式”不同运用不同的“建模”工具/方法(例如计量模型、结构方程、状态空间模型、随机分析模型、计算机仿真、复杂网络、归纳,演绎,等等)进行“处理”,以发现“规律”。这里举例提到的一些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实证研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运用试验方法以及计算机仿真应该成为全新的而且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有可能让中国管理学者利用自己的长处,将先进的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现象结合起来,做出有创新的,可能超越国外学者的高水平研究。而且,这样的研究可以弥补实证研究的局限,因为这样的研究设计可以让其他学者重复并验证研究结果,以提高管理学研究的严密性和知识累积程度。而管理学科长期以来被自然科学领域认为“太软”,“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缺乏严密性。
这里涉及一个最本质、最基本的问题: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为了创造出关于研究对象的新的规律性知识,以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的现象,而不是推广某一具体理论或者学科。如果一项研究仅仅解释现象而不能预测趋势,那这个研究仅仅停留在讲故事的层次。而如果一项研究不能解释现象而仅仅做预测,那么这个研究最多不过是运用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推进科学研究。当然,在这里讨论的是科学研究本身,而不是研究中运用的方法,因此这个判断不应该直接用来判断方法的价值。对研究方法的评价不能离开具体研究的问题。例如,经济学中的结构式方程和约简式方程,以及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模型与输入输出模型,这两者在科学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往往被用来寻找和解释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规律,而后者则更多地用来预测。两者不可互换,各有用途。总之,科学研究的本质不是证明现有的理论,而是挑战现有的理论。找到一点支持大家都认为是真理的额外证据相对容易,因此也不可能成为重大成果,就像否定一个大家都承认是谬误的“理论”一样。
目前中国管理学界普遍都在学习借鉴国外管理学研究和博士培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或者设计新的榔头。千篇一律地要求从理论出发做实证研究,结果就可能造成在实证研究中以自变量为中心,由自变量驱使,大家都设法在自己的问卷和回归方程里增加几个新的或者不同的自变量,使得每个研究自成体系,无法重复,也使得整个领域越来越支离破碎,没有体系。避免这个现象的途径之一,就是同样鼓励从现象出发、从管理实践中鲜活的问题出发去构造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寻求合适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可能做出有创新的研究,建立新的理论。试想一下,如果古德尔从一开始就是依据经典的理论和根据这些理论所做出的关于灵长类动物行为的预测,去寻找能支持这些理论和能解释这些现象的黑猩猩,她可能做出那样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评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评论由用户“Westlifeji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