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班级: 姓名: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 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 、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 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 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 H2O 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 CO2 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 浊,则证明有 CO2 生成 第1页 4 蜡烛燃烧石蜡 + O2 H2O + 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见教材 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 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理.大石、石灰石等)用镊子;“一斜二放三缓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 (3) 定量:用量筒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 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注意:① 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瓶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 ② 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 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5、 酒精灯的使用. (1) 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 (2) 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 1/3,不能超过 2/3. (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用湿抹布扑灭. (4)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某某,否则酒精挥发,留下水分,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 6、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试管倾斜与桌面成 450。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7、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 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某某在离试管某某 1/3 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必须用外焰; 8、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必须垫上XX网才能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第2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课题 1 空气 (1) 现象:产生白某某,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 1/5 体积. (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3) 实验成功的关键 : ① 红磷要过量; ② 容器要密封,; ③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 1/5 的原因: ① 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 气密性不好; ③ 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CO2 占 0.03%,其他 气体和杂质 0.03%. 二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Al>F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 ;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 Si ;最 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注意: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组成物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如: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 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一种元素 2、一个原子。3、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表示单质. 如 三、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第7页 四、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 个横行 7 个周期;18 个纵行 16 个族。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每一单元格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 练习:下列符号的意义。 H:表示氢元素、1 个氢原子。 2H:表示 2 个氢原子。 S:表示硫元素、1 个硫原子、硫单质。 2S:表示 2 个硫原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淡水紧缺的原因:1、 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小; 2、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3、 水体污染。 二、爱护水资源 1、措施:① 一方面节约用水;② 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 2、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①加强水质监测 ②工业三废要处理后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农药和化肥 。 ④生活污水要处理后排放。 3、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的方法 ①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 ②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③工业上提倡对水的循环使用。 4 、水污染的三个来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课题 2 水的净化 一、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若有气泡,则影响过滤的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 烧杯紧靠玻璃棒;② 玻璃棒下端靠三层滤纸处;③ 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 2、两次过滤后仍然混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漏斗或烧杯不干净 二、净化水的方法:①沉淀、②过滤、③吸附、④蒸馏。 1、其中吸附和蒸馏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四种方法都能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2 沉淀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3 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沉淀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由用户“苦情人慧”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