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9小学信息技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从容、自信的参与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布置信息技术学科作业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的必要补充,是增效减负的主要途径。作业要体现科学性、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选择性、跨学科综合性。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小学生作业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现提出XX市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作业指导意见如下:
一、作业类型
1.基础性作业:对学科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等进行巩固练习,可设计填空、选择、判断、连线、问答和思维导图等形式纸笔书面作业,比如画流程图,计算机组成连线,程序填空等,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思维过程进行个性化创作和表达。
2.实践性作业:针对教材中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内容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如电子作品创作、邮箱注册,键盘指法练习等,必须使用计算机完成的作业尽量在学校内完成,或变换为其它方式,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家庭的设备条件情况。
3.探究性作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技术应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探究其信息技术科学原理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利弊,并能自觉维护信息安全,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比如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动检测体温、感应灯、自动停车场、图书馆借还书管理系统等,可以书面形式或口头汇报,让学生基于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探究其技术原理,并创作性的展示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4.跨学科知识调查:电子作品是呈现主题内容的载体,制作前往往需要了解相关学科主题的知识内容,比如搜集传统节日、环境保护等资料,根据条件可以让学生查阅书籍、咨询家长、也可以上网搜索,填写调研报告或口头汇报。
5.规划设计:制作电子作品前需要确定主题,理清内容间逻辑关系,设计布局、结构、色彩,规划执行方案步骤等,课前可以布置规划设计类作业,以书面形式或口头汇报。
6.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根据PBL、STEAM教学模式设计单元大作业,即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每学期完成二个作品创作,同时作为学期末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
二、作业设计
1.内容设计。选择指向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存在共性问题、有代表性的典型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技术应用背后的原理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作业文字要表述准确,指向明确,促进学生思考,无歧义,作业适量、难易适中,提供资源搭建脚手架给予适当引导,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情境,倡导主题探究型的作业设计
2.学情分析。精准分析学情,针对学生不同水平、不同设备情况,将统一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相结合,鼓励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分层作业,设计弹性化的选做作业,既要保底又要留有空间,需要电子设备才能完成的电子作业力争在校内完成,非必要不留电子作业。
3.形式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在原有电子作品制作、填空、选择、问答等形式基础上,设计调研报告、规划设计、思维导图、画画、交流展示、游戏等形式作业,把计算机思想和原理可视化,设计能看见过程的作业,比如编程可以设计玩纸牌的游戏,键盘练习可以复印键位图让学生练习,亲子游戏我问你答,没有设备可与家人分享讲讲自己制作的过程、要表现的主题,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提高作业的的趣味性。
4.时间设计。作业要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完成,并督促学生视屏后要休息远眺、放松眼睛至少10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诊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产生原因,明确正确的技能、过程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完成作品的意志力、时间管理、自我控制、规则意识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适时进行德育引导。
2.讲评时机。批改后要立即反馈,具有及时性,在问题情境中顺势而导,实现深度学习。
3.讲评方式。对于共性问题要集体讲评,有针对性地反馈;对个别存在问题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认真分析学情个别讲解,做好答疑辅导工作,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生生互评的方式。
4.讲评提升。讲评后,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修改作业、完善作品、拓展延伸,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题目,巩固强化。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9小学信息技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9小学信息技术由用户“wangshao81373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