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19年12月12日xx学校高中生物试卷(普通用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2019年12月12日xx学校高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
评卷人
得分
?
?
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只有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才会遭到破坏
2.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3.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4.下列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氨基酸或由氨基酸组成
B.可以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流向全身
C.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在正常机体中完成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
5.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加强
B.汗腺分泌减少
C.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6.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
B.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为靶器官
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
D.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
7.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效应T细胞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C.再次免疫的过程中,浆细胞既可来自记忆细胞又可来自B细胞
D.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通常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8.如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9.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长
B.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11.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量一半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
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
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一般是不同的
C.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D.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1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14.某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某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黑线姬某某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含的能量最少
D.能量作为动力促使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1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C.捕食关系对维持丙的稳定没有作用
D.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变动
16.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短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17.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C.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体液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19.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B.短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
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
20.糖尿病是因为某种病理原因导致患者血糖浓度过高,超出了其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使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据此分析下列不可能属于糖尿病致病机理的是
A.效应T细胞攻击使胰岛B细胞受损
B.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C.肾小管细胞表面重吸收葡萄的载体蛋白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过程受阻
21.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处,可在A、C处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①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22.糖原沉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
C.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2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B.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体液调节广泛
24.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B.艾滋病可以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5.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⑤为靶细胞
B.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C.细胞③为B细胞
D.阶段Ⅳ是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
26.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发挥调节作用
B.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油菜因传粉不足而引起的减产
27.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
C.遗传病发病率调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乳酸菌培养液上层取样
2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头鹰占有2个营养级
B.兔与食虫鸟为竞争关系
C.若兔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食虫鸟的数量增加
D.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兔和食草昆虫
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去除田间杂草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信息传递不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
D.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3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B.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C.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31.如图表示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 h、 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消耗量,j、k、1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涉及的食物链中共包括四个营养级
B.图中兔子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b=h+e+k
C.分解者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供植物利用
D.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32.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中包含的生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
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C.光照可增加家禽的产蛋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全部杀灭
34.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某某、田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B.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对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分析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
评卷人
得分
?
?
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6.当人的脚受到有害刺激时,同侧大腿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从而完成屈腿反射,完成该过程的神经结构如图,图中e为检测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如果在图中d处给予一个刺激后,观察e处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应该是发生______,此时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
(2)图中b处的突触后膜受到某种递质的作用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造成Cl-内流,这时膜内外的电位与没受到该递质刺激前的静息状态相比,所发生的变化是电位差___________(填“不变”、“变小”或“变大”)。图中c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b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种类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7.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科研人员将HPV外壳L1蛋白基因与在人体中不能复制但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制备重组病毒疫苗。
(1)为研究重组病毒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2组注射100μL 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作为对照,3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2)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C3细胞(含有HPV外壳L1蛋白基因且能表达该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结果如下:
/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_______,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HPV外壳L1蛋白基因表达的________(填一种物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C3细胞时,相应抗原物质引起_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_______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38.研究发现生长素(IAA)或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1)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适宜的喷施浓度,在正式实验前有时可以进行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结果。根据图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乙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原理。
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 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 的活性来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 作用。
39.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演替。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
(2)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__________。
(4)接种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稳态等相关知识。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进入血浆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B正确;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此外外界环境也可能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D错误。本题选D。
【备注】无
?
2.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等相关知识。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血浆,②③④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即图中的③④,B错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是①,C错误;③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本题选D。
【备注】无
?
3.C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B正确;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也有离子进出,如钠离子排出,钾离子进入,C错误;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D正确。本题选C。
【备注】无
?
4.A
【解析】本题考查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部分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A正确;酶和神经递质不能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流向全身,B错误;只有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酶只起催化作用,神经递质起传递兴奋的作用,C错误;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D错误。本题选A。
【备注】无
?
5.D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相关知识。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B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C错误;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本题选D。
【备注】无
?
6.C
【解析】A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B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为甲状腺;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下丘脑;D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
【备注】考察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7.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原体,但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B错误;再次免疫的过程中,浆细胞既可来自记忆细胞又可来自B细胞,C正确;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D错误。本题选C。
【备注】无
?
8.C
【解析】A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的协同关系。
【备注】无
?
39.(1)次生? ???? 样方
(2)自然选择(3)寄生????? 生长良好的薇甘菊? ??? f(4)田野菟丝子在杀死薇甘菊的同时会对本土菊科植物造成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1)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次生演替。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样方法调查。
(2)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 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寄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设置为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在减少。故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f。
(4)接种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可能造成田野菟丝子在杀死薇甘菊的同时会对本土菊科植物造成危害的影响。
【备注】无
?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2019年12月12日xx学校高中生物试卷(普通用卷)》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2019年12月12日xx学校高中生物试卷(普通用卷)由用户“阿莹VS”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