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6《将相和》优质课教学设计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6 将相和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
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难点
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献、蔺”是前鼻音,“荆、卿”是后鼻音;“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
2.阅读理解。
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
3.表达运用。
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
1.预习提纲
(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2)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2.多媒体课件
《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XX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学生默读浏览)
(板书:和)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和.政”,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某某《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XX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
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走出了内容分析的套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呈现“板块”式的结构。以三个小故事为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用两条线索(一条语言文字训练线,一条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线)串联起来,块线相缀相连,相互映衬。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主次分明,静动相宜,读写结合”的特色。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书,以读带讲,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这是值得提倡的。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还设计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请运用课文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写一写。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6《将相和》优质课教学设计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6《将相和》优质课教学设计 (1)由用户“dengbaoan198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