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体免疫》教案3》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体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解释免疫的概念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3、能够归纳出免疫的功能,明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准确观察分析各种图片。
【情感目标】
让学生结合打防疫针的亲身经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免疫器官及功能
教学难点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教学方法
运用“过程探索式”的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事例入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学生的分析、设疑、综合等,引导学生探索关于免疫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口腔中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以后却很快愈合?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
2、 记得我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的一个小伙伴得了腮腺炎,大人们不让我们一起玩,可大人们说得了这种病就不再得了,那时我天天盼望着自己快点得腮腺炎。“得了就以后不再得了”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学习了生物学以后,才知道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章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探索点1: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
(2)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和吃进的食物上,也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
学生观察图片,自学课本,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1)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拦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2)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探索点2: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1)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会自己痊愈?
(2)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为什么?
学生从直观上感知第XX防线的作用,再结合图片和教材分析得出正确结论:(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2)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
教师总结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探索点3:教师引入:人体内不断产生新细胞,而衰老、死亡的细胞又没有在体内堆积起来,这是什么原因?提出以下问题: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哪几部分组成?
(2)人体内死亡的细胞是由什么器官清除的?
(3)什么叫抗体?什么叫抗原?
(4)抗体和抗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照教材,相互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2)人体内死亡的细胞是由睥脏和淋巴结等器官清除的,它们还能够清除病原体等物质。
(3)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4)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教师总结: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即计划免疫。
探索点4:教师提出问题:
(1)什么叫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2)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什么?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目的是什么?
(3)你打过过哪些预防针?是预防什么病的?这说明了社会主之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结合教材及网上内容,总结出正确结论:
(1)有计划地进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辅相成的。人体就是通过这一道道的防护屏障,识别并杀灭病菌,消除除体内异常的细胞,并且获得免疫力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对免疫等的感性认识,然后根据教师的设疑,通过互联网,去自助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借个特点:一是从学生生病的经验入手,解决了教学中生僻艰深的问题,有效的实现了难点突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和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人体免疫》教案3》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体免疫》教案3由用户“ABCEFGOPQ”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