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从军行》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2021-2022学年度
《从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古诗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读古诗。
3.教师评议,古诗分成两组。(出示多媒体)
田园诗:《乡村四月》《归园田居》《村夜》
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
4.谈话揭某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从军行)
5.播放歌曲《从军行》,学生自读古诗。
6.理解古诗题目。(出示多媒体)
“从军行”,乐府曲某某,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7.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_*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某某丞。晚年贬龙标(今**_*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某某”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皆有名。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
二 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2.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四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习诗句。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②读了“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从“暗”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暗,荒凉,阴沉)(板书:青海 暗雪山)
③播放雪山景色的视频。
a.学生欣赏雪山景色的视频。
b.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以及看后的感受。
④“孤城”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座城池)“遥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望去)
⑤为什么这两句诗特别提及青海和玉门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形势有关。青海是唐军与敌人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某某是敌人的势力范围)
⑥出示与玉门关有关的图片及文字。
指名回答:看了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的戈壁上,看起来是那么荒凉、孤寂、冷清)
⑦这两句诗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孤)为什么?
a.“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城“孤”,有萧某某、荒凉感。背景的辽阔,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孤单和渺小。
b.“孤城遥望”让人感受到“孤城”中的人“孤”。这“孤城”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板书:孤城 玉门关)
⑧学生想象场景,再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⑨指导朗读:读出戍边将士的孤独和思乡情怀。
⑩过渡: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破楼兰终不还)(板书:不破 终不还)
④教师小结:“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显得愈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塞外的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身上的铠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⑥指导朗读:读出将士们的坚定。
教师总结: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 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将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戍边将士的孩子,你最想对父亲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2.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
2022年3月30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从军行》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从军行》教学设计由用户“双鱼|y|y”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