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
(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师: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讲授新课: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这几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最为典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原始农耕: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典型代表为耒耜。
4、畜牧业: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等。
5、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
6、定居生活: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师:文中第8页说到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结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了解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流域、地理环境。
因为农植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形成了原始的聚落。农植物的种植,聚落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你认为还有什么与原始农业兴起有关?
生:家畜的饲养,还有石器、骨器等磨制工具。
师:对,这些也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的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由用户“jhlly”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