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6.2-2密度的应用(习题课1)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6.2-2密度的应用(习题课1)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及密度概念已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处于初二阶段的学生,虽然其思维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较低,对于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还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科学方法和物理实际生活相结合,创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时要层层推进,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在初中阶段,“密度”是第一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层次的物理概念,并且在力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结合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关系的理解,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能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2、能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反映物质的特性。
3、利用图像法,理解用两物理量的“比”反映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密度公式ρ=m /v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密度∶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_______与它的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_______
2、公式 :_________,公式变形:________、________
3、单位∶ 国际单位是_________,(符号: _______ )
常用单位是_________,(符号: _______ )
换算关系:
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把知识点结构成网,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习题练习:概念理解
1.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ρ越大
C.同种物质组成的同种状态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和体积大小无关。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反比
2.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 )
A.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B .质量减小,体积缩小,密度不变
C .质量增大,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D .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不变
二、新课教学
(一)利用密度公式求不易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提出问题】
(1)在教室中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数据分据】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调解题规范。
指导学生看密度表,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密度表,采集信息。
教学意图:用学生熟悉且又感兴趣的生活事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练习:
有一大铝勺,其质量为513g,求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密度比值问题
【提出问题】
甲、乙两种液体体积之比为3:1,质量之比为1:2,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
教学意图: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技能,逐步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
习题练习
1、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甲物体的密度是乙物体的密度的2/3,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8/15,那么乙物体的体积是甲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密度最小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1kg/m3
D.某体积a物质的质量,恰好是等体积b物质质量的2倍
2、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20g
B. 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9g/ 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三、板书设计
1.定义:
2.公式:ρ=m/V m=ρV V=m/ρ
3.单位:kg/m3、g/cm3
单位换算:1g/cm3= 1x10 3kg/m3
3.特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6.2-2密度的应用(习题课1)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6.2-2密度的应用(习题课1)教学设计由用户“qinxin3210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