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临床免疫学检验概论试卷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概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20世纪首先为超微量物质分析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的技术是( )
A.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B.酶免疫技术
C.荧光免疫技术
D.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E.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2.下列之一的技术不属于标记免疫技术的是指( )
A. 荧光免疫技术
B.放射免疫技术
C. 酶免疫技术
D.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E. 免疫芯片技术
3. 20世纪中叶首先建立的标记免疫技术是( )
A. 放射免疫技术
B. 酶免疫技术
C. 荧光免疫技术
D.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E. 胶体金免疫技术
4.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标记物是( )
A. 异氰酸荧光素
B. 放射性核素
C. 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D. 镧系元素
E. 胶体金
5. 下列实验技术中不属于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是( )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补体结合实验
D.中和实验
E.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6. 下列实验技术中不属于标记免疫技术的是( )
A.荧光免疫技术
B.酶免疫技术
C.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D.免疫芯片技术
E.胶体金免疫技术
7.最早建立的标记免疫技术是( )
A.荧光免疫技术
B.酶免疫技术
C.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D.放射免疫技术
E.胶体金免疫技术
8. 荧光免疫技术建立的时间是( )
A.1921年
B.1941年
C.1959年
D.1968年
E.1978年
9. 放射免疫技术所建立的学者是( )
A.J.Oudin和Berson
B.A.Coons和Berson
C. Yalow和Berson
D.R.Kraus 和Yalow
E.Yalow和A.Isaeff
10.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建立的时间是( )
A.1956年
B.1965年
C.1970年
D.1975年
E.1986年
11.下列实验技术不属于细胞生物学(非抗原抗体)型的技术是( )
A. T细胞增殖试验
B. B细胞增生试验
C.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
D.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E.NBT还原试验
12.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可应某某于下列的检测项目( )
A.诊断病原体感染
B.免疫接种及细胞因子检测
C.特异性抗体鉴别
D.病原体鉴别
E.检测细胞因子
(二)B型题
(1~5题备选答案)下列学者分别创立了如下传统的抗原抗体反应技术。
A. Widal
B. Kraus
C. Ehrlich
D. Bordet
E. Oudin
1.凝集试验( A )
2.沉淀试验( B )
3.中和反应(C )
4.补体结合试验(D )
5.免疫扩散技术( E )
(题6~7备选答案)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可应某某于测定的项目。
A.诊断病原体感染
B.免疫接种是否成功
C.特异性抗体鉴别
D.病原体鉴别
E.检测细胞因子
6.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可用于检测的指标( ABCD )
7.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的指标( BE )
(三)X型题
1. 传统的血清学反应主要是指( )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中和反应
D.补体参与的反应和中和反应
E.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2. 经典的血清学方法常应某某下列的临床检测( )。
A.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B.流行病学调查
C.输血的血型鉴定
D.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
E.某些免疫溶血性疾病的检测
3. 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技术还具有如下特点( )
A.高度特异性
B .快速
C.敏感
D.自动化
E.仅检测抗原与抗体的含量。
4.标记免疫技术先后建立与发展了如下标记技术( )
A.荧光抗体技术
B.放射免疫技术
C.酶免疫技术
D.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E.胶体金免疫技术
5.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可用于如下的临床检测( )
A.诊断病原体感染
B.免疫接种是否成功
C.特异性抗体鉴别
D.检测细胞因子
E.病原体鉴别
二、判断题(对:T表示、错:F表示)
1.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应某某免疫学技术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技术学科( F )。
2.标记免疫技术都是以辣根过氧化酶和镧系元素为标记物示踪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的检测技术(F )。
3.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芯片技术的检测反应结果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无关(F )。
4.除了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之外、其余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均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建立起来的( T )。
5.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可用于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F )。
6.免疫芯片技术属于标记型的免疫技术( F )。
7.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免疫学技术其反应原理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F )。
8.临床上检测病原感染患者的抗体其技术原理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T )。
三、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技术的特点侧重于检测免疫细胞的 及 和免疫细胞的 。
2.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实验依据一方面检测 ,另一方面检测 。
3.临床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某某常某某 、 、 等三大领域的检测。
4.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发展简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 、 等。
5.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类型包括 和 两大类。
四、名词解释
1. clinical laboratory immunology
2. automationof immunoassays
五、简答题
1.临床上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类型包括哪些?
2.标记免疫技术包括哪些?
3.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临床用于哪些相关性疾病的检测?
4.抗原抗体反应技术的结果分析基于哪两种判断?
5.免疫学检验技术常某某哪些免疫性相关疾病的检测?
六、问答题
标记免疫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类型?并以其中一种技术为代表阐述其原理及临床应某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A;2.E; 3.C; 4. D; 5. E; 6. D; 7.A; 8.B;9.C; 10.D; 11.C;12. B。
(二)B型题
1.A;2.B;3.C;4.D;5.E;6. A B C D; 7. B E。
(三)X型题
1. ABCDE;2.ABCE;3.ABCDE;4. ABCDE; 5. ABCE。
二、判断题(对:T表示、错:F表示)
1. F;2. F;3. F;4.T;5. F ;6. F; 7. F; 8. T。
三、填空题
1.数量,比例,免疫活性功能。
2.免疫活性相关物质,非免疫活性物质。
3.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检测,其他领域(血药、药物毒性、农业产品)。
4.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诞生,标记免疫技术的建立与发展,现代临床免疫学检验。
5.抗原抗体反应技术,生物学检测技术。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和应某某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医学学科。
2.免疫检验自动化:是将免疫检验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混合、温某某、固相载体分离、信号检测、数据处理、打印报告和仪器清洗步骤由计算机控制,均由仪器自动化进行。
五、简答题
1.包括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免疫比浊分析技术、标记免疫技术、免疫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
2.标记免疫技术包括荧光抗体技术,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
3.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临床实验常某某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及寄生虫)、肿瘤标志物、心血管疾病标志物及代谢性疾病标志物定量分析的检测。
4.其一,依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直接结果判断抗原和其特异性抗体是否存在进行分析;其二,依据抗原抗体反应示踪物有无或反应强度进行分析,如标记物或标记物反应现象等进行分析。
5.主要用于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免疫增殖病检测、免疫缺陷病检测、肿瘤的免疫学检测、移植的免疫学检测等。
六、问答题
1.标记免疫技术包括荧光抗体技术、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等;以酶免疫技术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例,原理是在保持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的前提下将其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把待检样本和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按一定顺序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标记物)存在于固相载体表面,免疫复合物中酶的量与样本中待检抗原或抗体的量成一定的比例,未结合的标记物、游离于液相中,用洗涤的方法去掉未结合的标记物和其他物质,加入底物后显色,根据酶对底物催化的显色反应程度,对标本中的抗原(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临床上主要用于定性检测,如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TORCH(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感染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HIV感染筛查等,定量检测可用在FK560、地高辛等药物浓度的监测。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抗原的表位结合了抗体分子哪个区( )
A.可变区
B. 骨架区
C. 恒变区
D. 超变区
E. 互补决定区
2.抗原抗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最大的是
A.静电引力
B. 范德华力
C. 氢键
D.疏水作用力
E. 分子间结合力
3.下列关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正确的是( )
A. 静电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成比例关系
B. 静电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C. 静电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D. 范德华力大小与两个相互作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比
E. 氢键结合力弱于范德华力
4. 关于抗原抗体反应,下列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都为蛋白质
B.抗原抗体均带正电荷
C.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D.抗原抗体反应条件一般为pH6~8
E.加入适量的电解质能够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
5. 抗原抗体反应基本特点不包括( )
A. 特异性
B. 比例性
C. 亲和性
D. 可逆性
E. 阶段性
6.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
A.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专一性
B. 抗原与抗体分子结构相似性
C. 抗原与抗体浓度相似性
D. 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阶段性
E.抗原与抗体分子相互作用
7. 抗原抗体反应中,抗原过剩称( )
A. 带现象
B. 前带
C. 后带
D. 等价带
E. 钩状效应
8.抗原抗体反应中,抗原抗体最适宜的比例是( )
A. 抗体略多于抗原
B. 抗原略多于抗体
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D. 抗原浓度远多于抗体
E. 抗体浓度远多于抗原
9.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表面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称为( )
A. 亲和力
B. 亲合力
C. 范德华力
D. 静电引力
E.结合力
10.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表面数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指( )
A. 结合力
B. 静电引力
C. 亲合力
D.范德华力
E.亲和力
11.抗原的以下性质能够影响抗原抗体反应,除了( )
A.理化性质
B.分子量
C.抗原表位的种类
D.抗原表位的数目
E.来源
12.抗体的以下性质不影响抗原抗体反应
A.来源
B.浓度
C. 亲和性
D.抗原表位
E.分子量
13. 抗原抗体反应中,最常用的稀释液或反应液是( )
A.0.75%NaCl
B.0.85%NaCl
C. 0.65%NaCl
D. 0.95%NaCl
E. 0.55%NaCl
14. 抗原抗体反应中,最常用的酸碱度是( )
A. pH1~2
B. pH3~4
C. pH5~6
D. pH6~8
E. pH8~10
15. 抗原抗体反应中最常用的温度是( )
A.15℃~40℃
B.5℃~20℃
C.45℃~70℃
D.65℃~80℃
E.15℃~20℃
16. 最适宜的抗原抗体反应条件是
A. 15℃~40℃、pH1~2 、0.65%NaCl
B. 15℃~20℃、pH3~4 、0.85%NaCl
C. 45℃~70℃、pH6~8、0.85%NaCl
D. 15℃~40℃、pH6~8 、0.85%NaCl
E. 15℃~40℃、pH6~8 、0.75%NaCl
17. 下列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自身因素是( )
A. 抗原的理化性质
B. 电解质
C. 温度
D. 酸碱度
E. 振荡
18.下列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抗原分子量
C.抗体的来源
D.抗体浓度
E.抗原的生物学活性
19. 抗原抗体的反应基本类型不包括( )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补体参与的反应
D.中和反应
E.化学反应
20. 抗球蛋白试验属于以下哪类抗原抗体反应( )
A.中和反应
B.沉淀反应
C.凝集反应
D.补体参与的反应
E.免疫标记反应
21.外-斐试验是利用了抗原抗体的( )
A. 特异性反应
B. 交叉反应
C.可逆反应
D. 抗原过量反应
E.抗体过量反应
22.等价带较宽的抗体是( )
A.D型
B.F型
C.H型
D.M型
E.R型
23.为促进可见反应的形成,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加入( )
A.电解质
B.蛋白质
C.强酸
D.强碱
E.增浊剂
24.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过程中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
B.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
C.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蛋白质变性所致
D.抗原抗体结合作用和盐析作用所致
E.蛋白质盐析作用所致
25.有关抗原抗体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B.抗体亲和性增加
C.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所致
D.抗体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
E.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没影响
(二)B型题
(1~3题备选答案)抗原抗体结合力是抗原与抗体之间的非共价键结合,受不同引力影响
A.静电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
D.疏水作用力
E.亲和力
1. 引力大小和两个相互作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比( B )
2. 引力大小与两个电荷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A )
3. 在以上作用力中是最强的( D )
(4~6题备选答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出现可见反应时二者间的定量比关系
A.前带
B. 后带
C.等价带
D. 前带或后带
E. 前带和后带
4.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称( C )
5.抗原过剩时称( B )
6. 抗体过剩时称( A )
(7~8题备选答案)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表面的结合力
A.亲和力
B.亲合力
C.范德华力
D.静电引力
E.结合力
7.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表面一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称为( A )
8.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分子表面数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结合强度,称为( B )
(9~12题备选答案)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各种特性
A.比例性
B. 特异性
C. 亲和性
D. 可逆性
E. 阶段性
9.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专一性是指抗原抗体反应的( B )
10. 抗原与抗体结合需要合适的浓度是指抗原抗体反应的( A )
11.抗原抗体反应分成两个阶段是指抗原抗体反应的( E )
12.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成游离的物质是指抗原抗体反应的( D )
(三)X型题
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物质基础包括一个完整的( )
A.抗原表位
B.电解质
C.抗体可变区
D.温度
E.浓度
2. 抗原抗体的结合力包括( )
A.静电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
D.疏水作用力
E.亲和力
3.下列关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正确的是( )
A. 静电力的大小是所有结合力中最强的
B. 静电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C. 静电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D. 范德华力大小与两个相互作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比
E. 氢键结合力强于范德华力
4.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反应特点( )
A.比例性
B.特异性
C.亲和性
D.可逆性
E.阶段性
5. 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 )
A.温度
B.电解质
C.抗体可变区
D.抗原表位
E. 酸碱度
6. 能够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
A. 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B. 抗原、抗体自身的理化性质
C. 抗原、抗体的浓度
D. 抗原、抗体的生物活性
E.抗原、抗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条件
7. 抗原抗体的反应基本类型包括( )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补体参与的反应
D.中和反应
E.免疫标记反应
8.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 )
A. 抗原与抗体空间互补关系
B. 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力
C.抗原与抗体合适的浓度
D. 抗原与抗体合适的温度
E. 亲水胶体转化成为疏水胶体
9. 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取决于( )
A. 抗体对抗相应抗原的亲合力
B. 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
C. 抗体的大小
D. 抗原的大小
E.抗原抗体的功能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外-斐试验的原理是交叉反应
B. 抗原抗体的反应分成两个阶段即结合阶段和反应阶段
C. 抗原抗体反应时形成明显的沉淀需要二者合适的比例
D. 抗原抗体的影响因素与环境条件无关
E. 抗原抗体结合力中疏水作用力最强
二、判断题(对:T表示、错:F表示)
1. 抗体的可变区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T )。
2. 静电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F)。
3. 范德华引力的能量大于静电引力( F )。
4.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力中疏水作用力最强( T )。
5.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速度慢,不能为肉眼所见( F )。
6. H型血清比R型血清具有宽的等价带,可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F )。
7. 特异性高和亲和力强的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结合时,结果出现得迅速、准确(T )。
8. 亲和力K值越小,亲和力越高,抗体和抗原结合越牢固( F )。
9.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反比( F )。
10.参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电解质过高时,蛋白质发生非特异性沉淀而出现盐析现象( T )。
三、填空题
1.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物质基础包括______、______。
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抗原分子的______,又称______。
3.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原与抗体结合时,表面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蛋白质由_____转化为_____。
5.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形成的沉淀物和抗原抗体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曲线分成______、______及______ 三个区带。
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时称_______,抗原过量时称_______。
8.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包括_______和_______。
9.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10.抗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结果。
四、名词解释
1. antigen-antibody reactio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强度,缩短颗粒间的距离;增加反应溶液的粘滞度,如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等;用胰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改变细胞表面化学结构;以离心方法克服颗粒间排斥力等。
在免疫测定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同时可利用阴阳对照血清、标准抗原和参考血清,设立试验对照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与临床标本的测定同时进行,以保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六、问答题
1. 原理为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可以与相应抗原牢固结合,但一般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不完全抗体,从而使红细胞凝集。 有二种类型: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结合于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临床应某某:对献血员或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检测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不完全抗体,可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症;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孕妇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积极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检查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是否被抗体致敏,或血清中有无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存在。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临床免疫学检验概论试卷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概论试卷题由用户“chenliquan1212”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