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方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方法
2019-08-10?版权声明?举报文章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相似性、差异性、不均衡性等,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实施差异性教学。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方面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严密地组织课堂教学
严密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绝对不能给学生笑脸看,要让学生“无机可乘、无懒可偷”。每学期信息技术课的开始,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相关的制度,明确提出:严禁在机房玩游戏、网上聊天,严禁把课堂当菜馆,随意聊天,严禁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
二、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主动积极地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而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并能够在从事与它相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会感觉疲惫。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因素。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举出例子来展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VB循环语句时,一张足够大的纸,纸厚0.5mm,每对折一次,厚度增加一倍,问折叠多少次后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4m)?此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心中对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作比较,难道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超过世界上最高峰的高度。此时悬念已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一)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优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记忆知识、运用知识,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记住了又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零碎等。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具有许多优点:(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有利于学生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3)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4)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5)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6)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最大提高。
(二)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如何设置任务,因为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并且能用于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任务的设计必须体现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的应用,体现教学目标,同时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还要体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把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便于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
2 重视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已有的知识是不足的。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获取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基础任务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需要注意任务要具有可扩展的空间。使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4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内容,又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又启发学生多途径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开阔思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理解与运用等,学生要明白任务背后所隐藏的内容。
四、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是教师总结出一些典型的知识技能,在课堂上通过演示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和研究,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个案分析的关键问题是在于教师如何选择个案。一般的,个案是教学内容中具有学生心存疑虑的、有巨大兴趣的、易犯错误的操作过程与理论知识点。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个案分析,特别是通过与教师共同探究个案,能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并厘清各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方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方法由用户“love嘉颖00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