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目的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磁粉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工件及焊缝的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钢坯、铸件和锻件)及成品也可参照执行。(本指导书主要侧重磁轭法)
3 引用标准
3.1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2 GB/T12604.5《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3.3 GB3721-83《磁粉探伤机》
3.4 ZBK54004-87《汽轮机铸钢件的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3.5 GB/T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
3.6 ZBK54002-87《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
3.7 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4 检测人员
4.1 凡从事磁粉探伤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证书。
4.2 磁粉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磁粉探伤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该等级相应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 凡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1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 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 设备
5.1 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GB3721-83的规定。
5.2 所使用磁粉探伤设备(电磁轭),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177N的提升力。
5.3 应具备的辅助设备:
A型试片;
2-10倍放大镜;
6 磁粉及磁悬液
6.1 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
6.2 磁粉粒度应均匀。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干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9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180μm。
6.3 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相比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6.4 湿粉法应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磁悬液的粘度应控制在5000-2000Pa.s(25℃)。
6.5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以及施加方法、时间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新配制的非荧光磁粉浓度为10-20g/I。
6.6 使用磁膏时,使配制的磁悬液在探伤中,能显示出试片中要求的灵敏度,如:A型试片能显示出A-30/100人工缺陷。在现场使用中,应经常搅动磁悬液,使之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
7 磁化方法
7.1 本指导书主要是针对磁轭法编制,磁轭法属于纵向磁化,显示横向缺陷。
7.2 被检工件的每一被检区域至少应进行两次独立的检测,两次检测的磁力线方向应大致相互垂直。
7.3 电流类型及其选用
(1) 磁粉检测中磁化工件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单相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直流。
(2) 交流电磁化法由于“集肤效应”,对于表面开口缺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退磁方便。
(3) 对于近表面及埋藏缺陷,直流、全整流、半波整流磁化法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退磁时要有专门的退磁装置。
7.4 工件磁化通电方式可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
(1) 采用连续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必须在通电时间内施加完毕,通电时间为1-3S。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二次,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停止磁化。
(2) 采用剩磁法时,磁粉应在通电结束后再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1/4-1S。当采用冲击电流时,通电时间,应不少于0.0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件
100×100
用于各类锻件
等
级
Ⅰ
<0.5
<0.5
Ⅱ
≤2
≤3
Ⅲ
≤4
≤9
Ⅳ
≤8
≤18
Ⅴ
大于Ⅳ者
16 报告
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使用单位、被检工件名称、报告编号;
(2) 被检工件材质、表面状态;
(3) 检测装置型号;
(4) 磁粉类型;
(5) 施加磁粉的方法;
(6) 磁化方法;
(7) 检测灵敏度试片名称;
(8) 缺陷记录及工件草图(或示意图);
(9) 检测结果及缺陷等级评定,检测标准名称;
(10) 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
(11) 检测日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由用户“a732815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