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17课 壶口瀑布
***学:危移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三要素并且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品味关键词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对黄河的独特感受,领会文中所赞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过程与方法:
观看 “壶口瀑布”视频,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磅礴的气势。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理解作者对黄河独特的感受,领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梁某某。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的数量并不多。而过去的许多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并没有安排游记单元。本单元是把四篇游记编排在一个单元,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壶口瀑布》安排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是因为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
在教学中要突出游记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把握游记文体的基本特点,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教材单元提示也明确提出: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所以本课重点在于理清这篇游记的三要素以及三要素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壶口瀑布的特点。
梁某某先生说过:“文章为思想而写。”其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作者看似描写壶口瀑布,实则赞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因此理解作者对黄河独特的感受,领会文中所赞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三要素并且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黄河独特的感受,领会文中所所赞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朗读法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工具:幻灯片、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三、学情分析
游记类作品将山川风情写于笔下,将许许多多的让人心动不已的风景定格于文字中,用文字传达风景的神韵,也用文字抒写个人的感悟。八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游记,尤其是八年级上学期刚学过《小石潭记》,对游记的特点有初步的感受。但不少学生对于景物特征的分析不够准确,特别是对理解所写景物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联系存在不少困难。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预期效果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激趣提问
同学们,世界这么大,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最想去哪儿旅游呢?为什么?
看到大家兴致高昂,是不是很想立刻就去呀?别急,虽然现在不能亲临景点。但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来感受这些名胜古迹的优美风光呢?(对,阅读游记。)
温故知新
本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游记,还记得吗?
《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些什么内容?
那么作者所见的景物是一层不变的吗?怎么变化的?
(随着作者的观察点(也叫做立足点)在不断变换,这就是游踪。文学术语称之为“所至”。)
所至,所见,所感,这是游记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游记。跟随我国著名散文家、科普作家梁某某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感受那“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课件显示) 壶口瀑布
梁某某
二、观赏视频
位于陕晋边界的壶口瀑布会有怎样的景象呢?我们先看段某某。并说说这段某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点播视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故知新”方法,引出游记三要素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容易接受这些概念。其次,让学生观看视频,谈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评法等方式来突破重难点,整个课堂比较活跃,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勇跃回答。最后让学生伴随黄河的声势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让整个课堂情感得以升华。
当然,本次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1、对于学生的朗读,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2、对于关键语句的品析,只是浅尝辄止,匆匆而过,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由用户“jacky1978102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