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五育该如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五育该如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以下为《五育该如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五育该如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内容摘要:

“五育”融合育人,是新时代育人方式转型提出的重大命题。“五育”原本是整体,但在当下中小学教育中,“五育”常常被分隔开,“五育”过程条块分割,进而导致办学目标远离育人初衷。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智育独大教育评价观,工具化和短视化人才观以及教师综合素养相对不足等。“五育”从分裂走向融合,应从树立“五育融合”观入手,多元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生态合力,聚焦共生型和多元化的课程生态、教学生态、资源协同生态、教育评价生态以及教育治理生态重建等举措。?

关键词:五育融合、全面发展、教育生态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育人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时代学校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是对教育的慎思与重构,是对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塑造。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内在关系、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生态系统,总结出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具有"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主体—发展性"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超越—适应性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体验—实践性三个特征。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意义向度体现在从书内走向书外的生活育人、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活动育人、从校内走向校外的社会育人。学校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实践智慧是构建超学科学习模式、开发超学科活动课程和创设超学科学习空间。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之应然。

什么是“五育融合”?从语义学分析看,理清“五育融合”的根本含义,有两个前提性 概念需要阐明。一方面,何为“五育”?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看,“五育”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要有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社会、家长和受教者本人等。“五育”的内容也不仅注重德智体美劳各自学科内容上所体现的“美”“健”“善”“实” 和“真”的学科素养与追求,更要注重“五育”之间的相互融合,互相影响。比如,美育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生态不仅有审美知识与技能的追求,还要有美育规则伦理、美育智慧、审美、美育实务价值的培养,通过“以美树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劳”的方式,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科素养的整体育人效应。其他各育,如智育、体育、劳育与德育的系统化开展同理。另一方面,如何理解“融合”也很关键。《现代汉语词典》将“融合”一词定义 为:“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由此可见, 融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并列或补齐拉平,而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聚集、渗透,生成新的有机整体。聚集是融合的前提,只有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这些事物的融合;渗透是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一个新的事物的生成。 质言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五育融合”,不是“五育并举”,更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将“五育”聚集于学生的课程、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整体“五育”的生成。对培养孩子而言,五育就像一朵花的五个花瓣,本身就是一体的,哪一个花瓣都不该缺”。

“五育融合”话语的提出,真实反映了教育人对修复基础教育不良生态的持续思考和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受智育独大的教育评价观,工具化和短视化的人才观钳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依然存在 “五育缺失”(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 和“五唯顽疾”(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和管理中,“五育”常常被分裂为几个彼此独立的实践活动。

“五育融合”的基础是课程,开足开好课程是走向“五育融合”的关键。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融合共生,育人价值是学科价值实现的目的,学科价值是育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相互协同、转化、融合共生。目前中小学课程之间的边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五育该如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五育该如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由用户“冰雪xuelian”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4-17 05:36:37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8c/16/53354.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8c/16/53354.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