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做太阳系模型教材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做太阳系模型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的设计,后一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的制作。
在设计太阳系模型部分,书本第43面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引发同学们思考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八颗行星的运行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2、要弄清行星的大小与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3、找到合适的材料。
在制作太阳系模型部分,书本第44面不仅给出了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还以图片的方式展示了八颗行星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对这一门课程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由于科学课上学习的内容非常贴进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科学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再加上平时生活中,从报纸杂志,互联网和电视等途径获得的信息,使他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另外,学生到了六年级以后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于科学实验中的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都能够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搜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的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
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颗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尺子、7厘米 8厘米塑料球体各一个、按倍比缩小后的1/4个太阳等。
实验内容:
1、引导学生按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颗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缩小比例来建造模型。
2、分小组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设计太阳系模型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说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学生汇报
3、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利用已经掌握好的太阳系的资料来建造一个太阳系模型,我们需要哪些准备?
4、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老师从八颗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拟材料选择以及行星模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6、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倍比来缩小)
(2)如果要综合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倍比要一致)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怎么做?(指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倍比)
7、寻找合适的倍比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太阳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58
108
150
228
778
1427
2870
4497
(1)观察表一指导学生按倍比计算各模拟行星的体积大小。如果以金星模拟大小为13澲本兜脑睬蛭曜迹敲此恰⒌厍颉⒒鹦恰⒛拘恰⑼列恰⑻焱跣呛秃M跣悄D獾拇笮》直鹞?.43潯?.13潯?.63潯?1.83潯?.93潯?.33澑?.13潯?/p>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太阳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58
108
150
228
778
1427
2870
4497
缩小倍比后大小(厘米)
0.5
1
1.4
2.1
7.2
13.2
26.6
41.6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赤道直径(千米)
4880
12104
12756
6787
142800
120000
51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8
9.9
4.3
4.1
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1、讲述在室内制作太阳系模型的步骤: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及直径为7厘米、8厘米的塑料球体,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硬纸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
(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师逐个小组进行指导。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师组织同学分别交流自制的太阳系模型,并对同学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品质给予充分肯定。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做太阳系模型教材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做太阳系模型教材分析由用户“jectyloke”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