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小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二节 学会观察
1.观察方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
最后用显微镜。
2.显微镜观察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 × 物镜
3.具有调整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光圈越大,通过光线的量越多,视野越明亮)、反光镜
(平面镜、凹面镜)
4.环境光线较弱时: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环境光线较强时: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5.调整焦距: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快速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小幅度上升或下降,
使物像更加清晰。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安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光圈对准通
光孔;最后两手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均匀白某某
3)安放装片: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4)调整焦距: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
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观察收放
7.显微镜成像特点:
1)物与像的关系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如标本为“b”,则物象为“q”;
2)选用放大倍数越高的物镜视野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3)玻片移动方向:若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在哪往哪移)
8.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
两项都没有,那么污点就在物镜上。
第三节 练习测量
1.测物体周长方法:细线和刻度尺
2.测物体面积方法:方某某(将叶片放在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上,沿叶片边缘画线)
3.测量物体体积法:量筒和水:
①、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 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 V2
③、用 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④、读数(平视读数正确,仰小俯大)
4.测量液体温度:温度计(1)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5.测量人体温度
先将汞柱甩到 35℃以下,再将体温计置于腋下(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 37.4℃)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的之间的差异。(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少误差,误差是不
可避免的)
第四节 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 → 实施计划 → 得出结论 → 表达与交流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
3)设计实验:
2.探究实验中设计实验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第二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 细胞
一、观察细胞
1.显微镜观察材料要求:薄而透明
2.玻片类型:切片、装片、涂片
3.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步骤: 擦、滴、撕、放、展、盖、染、吸。
1)用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某某; 2)用胶头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 4)用镊子将洋葱表皮放与载玻片的清水中
5)用解剖针将洋葱表皮展平
6)用镊子夹住盖某某的一端,盖某某一端先接触到载玻片上的清水,然后平缓放下;
7)用胶头滴管在盖某某的一侧滴加一滴碘液;
8)用吸水纸从盖某某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完全浸润标本。
注意 :平缓放下盖某某的目的是防止气泡的产生
4.生物体结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子叶
(2)常见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玉米
4.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统称为被子植物
5.种子植物特征:根、茎、叶某某,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6.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第七节我国的珍稀植物
1.珍稀植物:现存的珍稀、濒危植物
2.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金某某、台湾杉、望天树、银某某(植物中的大熊猫)、桫椤(蕨类植物,生长在南方阴湿密林地区)、人参(名贵药用植物)、水杉
3.孑遗植物:曾经很繁盛,受第三纪冰川或第四纪冰川影响,大部分地区灭绝
4.珍稀植物面临危机的原因:(1)人为因素:乱砍滥伐、过度采挖(2)植物本身原因:对
生长条件要求极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小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小结由用户“LOVE11203”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