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师说》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师说》教学反思
《师说》是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某某”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怎样把老的文言文教学传统传承,即对字词方面的掌握和要求,又怎样把新课标要求的方式加以体现,成为了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教学试验后,我的第一课时教法仍然比较传统: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4.让学生阅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5.教师范读课文;6.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7.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章行到“‘古道’在文章中哪里具体体现?”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并不象想象的那样有规律,同学们很容易可以找到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是第二自然段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却很难找到,因为同学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篇文章。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回答问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基本字词和文章结构的掌握比较好。另外在拓展延伸的讨论方面,同学们也能很积极的谈通过学习《师说》这篇文章后受到的启示。这样的安排摆脱文言文教学沉闷的气氛和教师从头至尾灌输的弊端,也可算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
由于过分强调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理解文意服务,并没有迁就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时间少,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在以后的课程中我还要加以改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师说》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师说》教学反思由用户“mlbbwdza2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