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体形态学》复习要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绪论
人体形态学的基本术语
1、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2、方位术语
上和下:近颅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近腹为前,近背为后。
内侧和外侧:眼位于鼻的外侧,耳的内侧。
内和外:近内腔者为内,远内腔者为外。
前和深:近皮肤为浅,远皮肤近内部为深。
近侧和远侧:近肢体起点近者为近侧,离肢体起点远者为远侧。
基本组织
学习要点:
1、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
上皮类型
主要分布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心、血管及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
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胆囊、子宫等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气管、支气管等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口腔、食道和阴道
角化:皮肤表皮
变移上皮
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结缔组织的分类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组织
软骨组织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细胞间质
骨组织
骨细胞、细胞间质
血液
血浆、血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纤维)组成及功能
组成:(1)基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具有黏稠性(分子筛),可阻止侵入人体细菌的扩散和蔓延。
纤维:I、胶原纤维(白某某):呈束状、韧性大、抗拉力强。
II、弹性纤维(黄某某):呈丝状,具有弹性。
III、网状纤维(嗜银纤维):呈网状,布于不同组织的交界处。
(3)细胞:I、成纤维细胞:合成基质和纤维,与创伤的愈合有关。
II、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并参与免疫反应。
III、浆细胞: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抗体)。
IV、肥大细胞:产生肝素、组织胺和白三烯。
V、脂肪细胞:储存脂肪。
4、软骨的分类及分布
软骨类型
含纤维成分
分布范围
透明软骨
少量胶原纤维
喉、气管、肋软骨等处
弹性软骨
大量弹性纤维
耳廓、会厌等处
纤维软骨
大量胶原纤维
耻骨联合、椎间盘等处
5、血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功能
红细胞
运输O2和CO2
白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变态反应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吞噬、免疫
血小板
参与凝血和止血
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
比较
平滑肌
骨骼肌
心肌
细胞形态
细长梭形
长圆柱状
短圆柱,有分支
核
1个,中央
几百个,边缘
1--2个,中央
横纹
无
有,明显
有,不明显
闰盘
无
无
有
分布
内脏、血管壁
骨骼
心脏
神经支配
植物性神经
躯体神经
植物性神经
意识控制
不受控(不随意肌)
受控(随意肌)
不受控(不随意肌)
收缩特点
缓慢、持久、不疲劳
迅速、有力、疲劳
自动节律性
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树突:一个或多个,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入胞体。
轴突:只有一个,细长,将神经冲动传出胞体。
8、神经元的分类
I、按形态分类:(1)假单极神经元
(2)双极神经元
(3)多极神经元
II、按功能分类:(1)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2)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3)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9、突触(化学性突触结构)
定义: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相联系的结构。
化学性突触电镜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0、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郎某某)
定义:由神经元长突起及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11、神经末梢的分类
定义: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器官内形成的结构。
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效应器)
终止于骨骼肌的效应器称运动终板。
名词解释:
内皮:分布于某某、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于某某、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
突触:神经元之间或非神经细胞之间相联系的结构。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闰盘:心肌纤维连接处呈着色较深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
神经:由聚集成束的神经纤维构成。
尼氏体:在神经细胞胞体和树突内呈强嗜碱性的斑状或颗粒状物质,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它能合成酶、神经递质及一些内分泌性蛋白。
运动系统
学习要点:
骨的构造
骨膜:血管、神经、淋巴管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某某(无造血功能)
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的组成
躯干骨: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
颅骨:共23块,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
四肢骨: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主要骨性标志
颅骨-眶上缘、下颌角、乳突
躯干骨-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弓、剑突、第 7 颈椎棘突、所有胸腰椎棘突
(3)上肢骨-锁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尺骨头、尺
骨鹰嘴
(4)下肢骨-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纤维层、滑膜层)、关节腔(密闭、负压;有少量滑液)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脊柱的组成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椎5块
尾椎3--4块
胸廓的组成
脊柱胸段
12对肋骨和胸骨
7、肩、肘、髋、膝关节、骨盆及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
(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组成
(2)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连结而成
(3)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4)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
(5)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
(6)颞下颌关节:由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和下颌头构成
8、各肌的位置及主要功能
(1)咀嚼肌: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咬肌粗隆)、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角的冠突),是运动颞下颌关节的肌肉。
(2)枕额肌:位于颅顶中线的两侧,为表情肌。
(3)颈阔肌:位于颈前外侧部两侧浅筋膜中,为扁阔的皮肌,收缩时可降口角,并使颈部皮肤出现褶皱。
(4)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一侧收缩使头偏向同侧,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5)斜方某某:位于项部和背上部浅层,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6)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及胸部后外侧,为全身最大的扁机。背阔肌收缩时使臂内收、后伸及旋内;当上肢上举固定时,此肌收缩可引体向上。
(7)竖脊肌:位于脊柱两侧粗大的纵行肌,起于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最终可达颞骨乳突,为最强大的脊柱伸肌,可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8)胸大肌:位于胸前臂上份的浅层,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汇集,止于肱骨大结节,是胸上最表浅的部位。它可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
(9)肋间肌:肋间外肌(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方,止于下一肋上缘,可助吸气;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止和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可助呼气)
膈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其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左、右穹窿下降,扩大胸腔上下径,助吸气;松弛时,穹窿顶上升,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参与呼吸运动)
腹直肌:位于腹前正中线两侧,起于耻骨联合与耻骨脊,止于第5--7肋软骨及剑突前面,常有血管行于其间。
腹外斜肌:起于下8个肋骨外面,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某某(皮下)环。
腹内斜肌:起于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2,止于腹白某某、下3肋与耻骨梳韧带,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层。
腹横肌:起于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3,止于白某某与耻骨梳韧带,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
腹股沟韧带:位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
三角肌:位于肩部,起自锁骨外侧段、肩峰及肩胛冈,肌束从前、外、后三方包裹肩关节,向下集中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可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
肱二头肌: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通过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可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可协助屈肩关节。
肱三头肌:其起端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下方,止于耻骨鹰嘴。其收缩时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臂后伸和内收。
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起自骶骨背面和髂骨外面,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可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在人体直立时,可防止躯干前倾。
股四头肌:起自髂前下棘,止于胫骨粗隆。可伸膝关节,腹直肌还可屈大腿。
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可屈髋关节和膝关节。
股二头肌:位于骨后外侧,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后面,止于腓骨头。可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
小腿三头肌: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前者以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踝后面;后者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两肌会合后,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根骨结节。可提足跟和屈膝关节,还可助步行、跑跳并维持直立姿势。
9、膈肌上的裂孔及通过的内容物
(1)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名词解释: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向前的微突称胸骨角。在活体可触及,两侧平对第二肋,是临床上计数肋骨的标志。
翼点:位于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相交处,呈“H”形。
肋弓:8、9、10对肋软骨与上位肋软连接形成的弓状软骨缘。
椎间盘: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外侧部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是腹股沟斜疝的好发部位。
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下壁,内侧界为腹直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腹壁下动脉,下界为腹股沟韧带,是腹股沟直疝的好发部位。
消化系统
学习要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到肛门)
消化腺:粘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腮腺、胃腺、胃底腺、肠腺、大唾液腺、肝、胰
口腔的结构
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
牙的结构: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的组织: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大唾液腺
开口
咽峡:由腭垂、两侧腭舌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咽的分部及其与周围器官的连通关系
分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与周围器官的连通关系:咽向前直接和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向下直接和食管相通,鼻咽部向两侧通过咽鼓管和中耳鼓室相通。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及咽扁桃体在鼻腔和口腔通咽处,共同形成一个淋巴环,叫咽淋巴环。
4、食管的三个狭窄位置及意义
位置:(1)第一狭窄:位于与咽连接处,距上颌切牙15cm。
(2)第二狭窄:位于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上颌切牙25cm。
(3)第三狭窄:位于穿膈食管裂空处,距上颌切牙40cm。
意义:这些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5、胃的分部和位置以及胃壁的组织结构
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左侧的幽门窦、右侧的幽门管)
胃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壁的组织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6、小肠的分部以及小肠壁的组织结构
小肠的分布: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小肠壁的组织结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的分部
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8、肝的形态、体表投影及位置、肝小叶的组织结构、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肝的形态:新鲜的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受暴力时易破裂,且不易缝合,加之血液供应丰富,可引起大出血。
肝的体表投影:(1)肝上界和膈穹隆一致:
① 在右腋中线上,起自第7肋,自此向左。
② 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③ 在前正中线越过胸骨体和剑突结合处。④ 至左锁骨中线止于第5肋间。
(2)肝的下界和肝前缘一致:
① 起自右肋弓最低点。② 沿右肋弓下缘向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③ 经剑突下3~5cm斜向左上,平静呼吸时上下共有2~3cm的移动度。④ 至左肋弓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进入左季肋区,连上界左端。
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小叶的组织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
胰的位置、胰的组织结构
胰的位置:位于腹后壁,在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过第1、2腰椎前方。
胰的组织结构:胰头、胰颈、胰体、胰尾
腹膜、腹膜腔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形成的结构:
小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连于肝门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双层腹膜)、肝胃韧带(连于肝门和胃小弯的双层腹膜)
大网膜: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呈围裙状,内有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等。
系膜
韧带
腹膜形成的陷凹:I、男性:膀胱直肠陷凹(男性腹膜腔最低点)
II、女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女性腹膜腔最低点)
腹膜和腹膜腔:
腹膜:为薄而光滑的浆膜,分为脏、壁腹膜。
腹膜腔:脏、壁腹膜相互移形围成的潜在间隙。
名词解释:
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咽峡: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线。
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肝胰壶腹: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膨大,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
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淋巴管、神经等出入肝的部位。
呼吸系统
学习要点:
呼吸系统组成:(1)上呼吸道:鼻、咽、喉
(2)下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
鼻的结构: (1)外鼻
(2)鼻腔:鼻前庭、固有鼻腔
(3)鼻旁窦: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喉的位置及喉软骨
喉的位置:位于颈前部,平第4~6颈椎,女性略高于男性,儿童略高于成人。
喉软骨:(1)不成对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2)成对软骨:杓状软骨
左、右主支气管区别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4--5cm,走形较水平。
右主支气管:粗而短,2--3cm,走形较垂直。
肺的位置、形态以及左右肺的区别
肺的位置和形态: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呈圆锥体形,具有一尖、一底、两个面、三个缘。
左右肺的区别:(1)左某某:狭长;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有心切迹。
(2)右肺:宽短;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上、中、下三叶。
肺的组织结构和肺小叶
肺的组织结构:(1)导气部:各级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2)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
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
7、胸膜和胸膜腔、肋膈隐窝及意义
胸膜:(1)脏胸膜:(肺胸膜)
(2)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
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形共同形成潜在的密闭腔隙称胸膜腔,其内含少量浆液,腔内为负压。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形成半环形较深的间隙。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不能深入其中,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8、鼻旁窦的名称及各窦的开口部位
名称: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开口部位:
/
9、外界气体(氧气)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肺泡?
/
名词解释:
上呼吸道:鼻子、咽、喉
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出入肺的部位。
肺小叶:由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所属肺泡构成。
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及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构成。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反折处形成半环形潜在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纵隔:两侧纵隔胸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泌尿系统
学习要点:
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区)、肾的一般结构(肾门)、肾被膜
肾的形态:形似蚕豆,左右各一。可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侧缘和前、后两面
肾的位置(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
肾的一般结构(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肾被膜(由内向外):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肾单位的组成(滤过屏障)、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致密斑)
组成:肾小体、肾小管
滤过屏障:血浆从血管球向肾小囊腔滤入形成原尿缩经过的结构。
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呈三角形,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输尿管的三个狭窄位置及意义
三个狭窄位置:
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越过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处。
输尿管壁内部。
意义:是结石等异物易滞留的地方。
膀胱的形态(膀胱三角)、位置和毗邻,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
膀胱的形态:空虚的膀胱近似椎体形,可分为膀胱体、膀胱底、膀胱尖、膀胱颈四部分,各部之间无明显界线。
膀胱的位置:(1)正常:位于耻骨联合后面。
(2)空虚时:全部位于小骨盆腔内。
(3)充盈时:可超过耻骨联合上方。
(4)新生儿膀胱的位置高于成年人。
膀胱的毗邻:
男性
女性
前方
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联合
耻骨膀胱韧带、耻骨联合
上方
腹膜覆盖
无腹膜覆盖
下部
前列腺
直接与尿生殖膈相接
后方
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子宫、阴道
女性尿道的特点:短、直、宽
女性尿道的开口:阴道前庭处的尿XX口。
肾小囊内的尿液经过哪些结构排出体外?
/
、
名词解释: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2、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
3、滤过膜:血浆从血管球向肾小囊腔滤入形成原尿缩经过的结构。
4、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粘膜平滑无皱襞域,称膀胱三角。
生殖系统
学习要点:
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
内生殖器: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功能: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延续种族和分泌性激素以维持性的特征。生殖系统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
睾丸的位置、睾丸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体。
14、中脑、脑桥、延髓分别与哪些脑神经相连?
延髓:连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脑桥:连有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中脑:中脑脚间窝内发出动眼神经。
15、何为内囊?一侧内囊损伤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窦状核之间的白某某区域,由投射纤维(上、下行传导束)组成。
一侧损伤会导致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偏感觉障碍)和运动状态(偏瘫),如伴有视辐射损伤还会导致对侧偏盲,即临床所说的“三偏综合征”。
16、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各脑室的脉络丛。
脑脊液及其循环途径:
/
名词解释:
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白某某: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的条索状结构。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窦状核之间的白某某区域,由投射纤维(上、下行传导束)组成。
硬膜外隙: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其内有脊神经、淋巴管、脂肪组织等结构。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人体形态学》复习要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体形态学》复习要点由用户“lifaxio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