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较之其它学科有着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因此,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就会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明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一般来讲,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内容。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培养、启发受教育者,使其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2、信息知识:是学生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等方面知识的掌握。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对学生的信息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掌握各种信息媒体的特性,特别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通用软件的使用,如windows、office等,还应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技巧等知识。
3、信息能力:是指人的能够有效地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能力已成为信息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最重要的能力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学会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以及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4、信息伦理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中涉及道德、法律责任,电子商务涉及经济问题,网上沟通交流涉及个人诚信问题,病毒攻击、黑客侵犯涉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问题等。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应通过对《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学科内外的学习教育,使学生“使用文明信息,文明使用信息”。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把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采取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信息的理解、判断、评价、处理的能力。
1、 注重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化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强调教学既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又要最终落实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上更新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使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确定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引导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锻炼了自己能力。
2、恰当地将“自主——协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
???“自主”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地学,而“主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地“我要学”,由“苦学”变为“乐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网络夏令营、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和成立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小组,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文化生活,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电脑制作比赛中,经过认真组织和宣传,同学们都踊跃参与,经过评选,我们把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上报到上级电教部门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并在城域网上发布,供其它同学学习借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事实证明,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培养的需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由用户“涉谷兮寂”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