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政治经济学》参考》成功,点击此处阅读
首页 →文档下载

《政治经济学》参考

以下为《《政治经济学》参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政治经济学》自整内容

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方面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这种研究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只有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密切关系、把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密切关系之中来研究生产关系,才能清楚地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生产与消费、分配和交换的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首先,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体现在:一方面,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对象;另一方面,狭义的生产关系,即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或者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其次,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也起着积极的反作用。体现在:如果分配、交换和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2、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3、揭示经济活动的普遍规律

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其他重要方法还包括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数学定量方法等。

科学抽象法:

1、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研究方法。

2、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用本质解释现象的叙述方法。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历史方法: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要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发展和变化。

2、逻辑方法: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要按照思维逻辑,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引申和展开。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理论贡献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克服了它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1876年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1卷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迅速发展和激化。工人革命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呼唤着建立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观察和研究日益尖锐化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并立足于无产阶级的普遍要求,创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新加)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使用价值:商品具有的满足人类某种欲望的属性

价值:无差别一般人类的劳动凝结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在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由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本身最终决定,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上去的劳动量。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个物可以只有使用价值而不含价值,但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野生林。一个物可以不价值但有使用价值,比如生产者生产用于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无偿提供他人使用。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无需通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通过专门训练和学习,掌握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生理学上耗费,即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

1、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付出了抽象劳动。他们在一次劳动中同时发生,不可分离。时空上是统一的。

2、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的,抽象劳动在抽掉了劳动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考察的。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归生产者个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并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生产者的私人行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是不同生产者的私人事情。生产的成果也由生产者自己占有和分配。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表现为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不同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每个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转化条件:1、私人劳动必须是有用的劳动,需要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2、有用的私人劳动必须同另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进行交换,而且必须是等量交换。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6、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数量的生产时间来表示。

价值量:凝结在商品里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多,但这段时间生产的价值量不变。

7、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来源:

不是来源于使用价值、不是来源于价值。来源于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商品价值表现为劳动产品的物质属性,似乎劳动产品本身就具有价值;

(2)生产劳动产品花费的劳动时间采取了劳动产品具有价值量的形式;

(3)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采用商品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导致人的关系被掩盖。

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人的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盖,导致物决定人的命运。

货币拜物教 货币拜物教

当货币产生以后,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又了教。在现实的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随时买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东西,由此造成一种假象好像作为货币材料贵金属即和银具有能够变成任何财富的天然性,决定人们命运的魔力。于是货币成了被崇拜偶像人们崇拜货币、迷信的社会观念,被称为物教。这种货币拜物教之谜,其实就是商品只不过与商品拜物教相比,货币变得更明显、耀眼罢了。

“人为自己,上帝大家。”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章 货币

1、货币、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靠国际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交换的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质:一般等价物

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似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简单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后期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其等式是:

1只绵羊=2把斧子

马克思指出:“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这主要有:(1)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等式左端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要求把自己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另一商品上,因此叫做相对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代表使用价值。

而等式右端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它是等价物,起着表现等式左端商品价值的作用,因此叫做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代表价值。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2)在商品的价值形式中,潜藏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立,通过外部对立即两个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

【解读:简单价值形式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最初表现形式。上述等式左端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而且这二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通过简单价值形式,内在于这一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对立。这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最初表现形式。】

2、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其等式是:



3、一般价值形式

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其等式是:

4、货币形式

是指用某种(主要是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其等式是:/

3、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用于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被贮藏的职能。

4、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和工资的职能。

5、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4、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纸币流通规律是: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为限。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货币形式的演化(新加)

1、金属货币

2、纸币和信用货币

货币形式最初是采取金银条块的形式,后来发展成为铸币形式。到了近代又出现了纸币,并相继出现了信用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如银行券、支票、期票和汇票等,其中银行券是主要形式。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银行券最初是银行向存入金银条块或铸币者开出的凭证,持有人可随时按券面面额兑取金银或铸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金本位制相继放弃,银行券变成了不兑现纸币。银行券变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以来的主要货币形式,因而称为现代纸币。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新加)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导致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不足而导致的市场需求低迷、纸币升值和价格水平稳定下降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市场需求低迷、纸币升值和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1、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也就是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彼此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拥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比自然经济更有生机和活力。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2、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3、法制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4、经济的开放性;

5、国家调节的重要性;

3、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作用:

1、优化资源配置;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局限性:

1、市场不完全;

2、市场信息不完善;

3、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4、有关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领域价值规律不能调节;

5、由于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有可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因而无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市场机制(新加)

市***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市场竞争、风险约束等途径,来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过程,包括:供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出名词解释概率大)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1、垄断、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寡头:在金融资本形成过程中,少数同时控制银行和工业的大资本家和资本家集团。

垄断: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对某些部门的生产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及其实质

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是指在15、16世纪,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想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大量的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的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劳动者,由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创造出经济前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实质是通过暴力剥夺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经济条件,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份地的剥夺,是整个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

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例如,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私人所有者控制着生产过程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等。它又具有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私有制相区别的特殊规定性:

① 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无偿占有,这就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②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③ 工人和资本家的劳动力买卖表面上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

4、私人股份所有制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特点:

① 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多元性;

② 资本所有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③ 企业经营具有长期延续性;

④ 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历史作用:

①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在短期内把社会分散的资金结合成一个庞大的资本,从而克服了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成为促进生产力的有力杠杆;

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所有制对重工业、铁路建筑等规模巨大企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1)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长远发展。

(2)垄断资本主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① 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② 横向和纵向的联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管理成本;③ 推动技术进步。

【原答案】坏处:

1、由于垄断资本获取了高额利润,致使财富更加向少数的拥有雄厚资本的富有资本家聚集,广大人民群众受到的剥削加重,贫困加深,社会购买力下降,生产相对过剩现象日益严重,孕育了更大的经济危机。

2、垄断虽然不可能消灭竞争,但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竞争。垄断组织为了独占垄断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使相当数量的企业失去竞争地位而沦为垄断组织的附庸或退出竞争。

3、垄断组织运用自己的垄断势力左右市场、操控价格,降低了自身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流动和再配置。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效率,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4、垄断组织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虽然有实力、有动力开展技术革新,但当他们占据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时,他们也会抑制技术革新,降低开展技术革新的动力。+

5、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新的投资,这会造成已有固定资本投资的巨大贬值,为此垄断组织会人为延缓技术革新的进程。

好处:

1、垄断资本主义创造了规模巨大的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能够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

2、通过横向、纵向的联合,垄断资本主义能够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垄断资本主义有足够财力进行科技和生产研发活动,推动了技术革新的进程。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的巨额投资。

2、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投资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

3、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重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4、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5、私人垄断资本无法无力调节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根源。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广泛地、高速地发展。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1、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

可变资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即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

增值的价值关键在于使用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自身的价值。

【理解】资本的总公式G—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资本、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

2、产业资本循环(定义;经历的阶段;各阶段的任务;资本的职能形态;循环公式;正常循环的条件)

3、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及其组成和影响因素

4、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

5、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与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两种资本划分方式的比较

6、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1、生产成本、利润、生产价格、商业利润、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利息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6、商业资本、借贷资本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的?

7、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的关系

8、资本主义地租理论;土地价格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资本集中、社会总产品、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和一般规律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要求熟悉公式及其含义)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要求熟悉公式及其含义)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2.26日数学参考答案
  2. 马原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研学报告)
  3. 中学毕业生团员组织关系接转流程
  4. 计算机二级ACCESS历年选择题汇总
  5. 《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6. 年度总结模板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8.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题库
  9. 关于机构调整及人员任免的通知
  10.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苗木专用) - 样表
  11. 公司人力资源部发文防疫生产两不误
  12. 马克思主义绪论习题
  13. 《解决突出问题》教学设计
  14.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15. 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
  1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
  17. 防范风险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
  19. 入党申请书3000字范文
  20. 龙开党某某〔〕22号关于开展5月份“党员活动日”的通知(1)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参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政治经济学》参考由用户“asdfghjkl11111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XXXXX猜你喜欢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 更新时间2021-04-09 05:41:11
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64/95/49606.html'}ipt>if(location.host!='wap.kao110.com'){location.href='http://wap.kao110.com/html/64/95/49606.html'}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