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附件:新冠肺炎防控中小学复课开学指导手册(第二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附件2
**_*小学复课开学指导手册
(第二版)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在动物和人体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发现前,已经发现了6种会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其中4种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是大名鼎鼎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可分别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
此次引起全世界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是第7种能够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是一个新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初期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20年2月11日这一新型冠状病毒被正式命名为“COVID—19”。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虽然同属一个病毒家族,但COVID-19与SARS-CoV和MERS-CoV基因特征有明显区别。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有哪些?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都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目前所见,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三、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四、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因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对粪便、尿液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气溶胶或接触传播也应保持警惕。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可造成死亡。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七、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发病前的活动情况、是否接触过可疑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请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
八、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集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1米某某)的人员,具体接触情形如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房屋中生活;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暴露风险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九、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密切接触者应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第二部分 师生防护知识
一、上学前准备
(一)本地学生
1.居家自我健康监测
(1)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学校,确保开学前身体状况良好。
(2)开学前14天内,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减少与外人接触。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备,顺延返校日期。待症状消除后,持医院有关证明,方可返校。
(3)返校前要填报XX“健康码”,取得XX“健康码”绿码后,方可返校。
(4)返校前安心居家,做好在线学习,学习和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并做好返校前物资准备。
2.上下学路上注意事项
(1)学生每日上学离家出发前自测体温,体温正常者方可出门。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不得到校,要及时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2)学生每日上下学,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乘坐私家车或公共交通工具,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乘私家车时:要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果多人乘坐私家车,建议佩戴口罩;车内应配备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等消毒和个人防护用品;私家车物体表面(座椅、方向盘,车窗、车把手等)建议每日用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一次,擦拭时应保持车门开启或开窗。
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纸巾、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等物品;途中尽量减少用手触摸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物品,触摸后可使用手消毒液或一次性消毒湿巾清洁手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条件时至少1米),应尽量开窗通风;注意咳嗽和喷嚏礼仪。
(3)学生进校前,应主动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校;体温异常者经学校登记备案后劝返离校,由家人陪同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病情诊治情况。
(4)学生每日应尽量维持“家—学校”两点一线的轨迹,如果去过其他场所,记录好行程,以便配合可能发生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5)学生放学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并立即洗手,把外套放到通风处。
(6)学生每日居家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外出,减少与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接触。
(二)外地学生
1.居家自我健康监测
(1)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学校,确保开学前身体状况良好。
(2)开学前14天内,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减少与外人接触。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顺延返校日期。待症状消除后,持医院有关证明,方可返校。
(3)返校前要填报XX“健康码”,取得XX“健康码”绿码后,方可返津返校。
(4)返校前安心居家,做好在线学习,学习和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并做好返校前物资准备。
2.返校在途注意事项
(1)出行前,随身携带口罩、纸巾及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矿泉水或带盖的水杯等物品,离家出发前自测体温,体温正常者方可启程动身;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暂缓返程,并及时就医,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2)由家前往火车站、机场时尽量乘坐私家车,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全程佩戴口罩,隔位而坐,尽量与同车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不要去触摸车内公共物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接触口鼻眼,若触摸扶手后可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或手消毒剂擦拭消毒双手。
(3)尽量减少在车站停留时间。在机场、火车站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排队等候时,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交谈和接触。候车或候机时尽量选择空旷地带。
(4)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或扶梯,尽量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若乘坐厢式电梯,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可用纸巾代替手触摸按钮,或按键后进行手消毒。
(5)乘坐飞机、火车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一旦口罩变湿、脏污和变形,在确保周围环境较安全时快速更换。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如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乘务人员。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可用消毒用品(如一次性消毒湿巾)对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经洗手液或肥皂打湿后,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
(6)上车后或在机舱内尽量不要走动。如果是短途,尽量不要进食,以免摘除口罩。如果需要进食和用餐,请注意饮食卫生和手卫生,同时尽量避免与同座位人员同时进餐,减少共同摘除口罩的可能。
(7)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我感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如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主动告知乘务员,寻求帮助,视病情及时就医。
(8)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自觉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包括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等。
(9)上厕所后,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并及时洗手。
(10)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便于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11)学生到校后要服从学校工作人员统一安排,第一时间换戴新口罩,对携带物品进行消毒,配合学校完成个人信息登记,注意休息,缓解路途疲劳,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学校将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无特殊情况不得离校外出。
二、在校期间
1.上课
(1)教室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室内外温差较大情况下要注意保暖。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教职员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物品交接次数。
(2)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若出现可疑症状,要立刻向老师报告,学校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由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情况,住校生由学校指派专人陪同就医,不带病上课。
2.课间
(1)对教室进行开窗通风,有专人维持课间秩序,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流动、交谈,监督学生继续佩戴好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
(2)建议不乘坐电梯,乘坐时全程佩戴口罩,避免拥挤,控制同梯人数,站立时方向要相互错开,不面面相对,尽量保持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交流,可用纸巾代替手触按钮,若用手乘坐时触摸过电梯部件(如按钮或扶手等),出电梯后尽快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安排专人维持卫生间秩序,保证学生保持一定距离排队依次如厕,便后及时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或用含醇速干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3.用餐
(1)学生进入食堂时要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不得入内用餐。餐前要洗手,建议学生尽量自带餐具,排队取餐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付款时建议减少现金支付,可使用饭卡、手机等支付方式。
(2)用餐秩序要合理。送餐到班的,要分散就餐,避免集中。在食堂就餐的,采取错峰用餐,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应加大间隔。用餐前最后一刻摘下口罩,快速就餐、不聊天,餐毕后戴口罩、净桌面,迅速离开。
(3)禁止外卖进入校园。
4.住宿
(1)宿舍每日通风不少于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室内外温差较大情况下要注意保暖。学生离开宿舍后可视天气情况长时间开窗通风。
(2)回到寝室后脱衣换鞋,并置于门口(或阳台通风处)。将口罩包好后丢弃,然后及时用流动水及皂液清洗双手或进行手消毒。丢弃的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喷洒消毒或将垃圾扔到指定地点由消毒人员统一消毒处理。每天应对地面、台面、座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湿式清洁,视污染情况进行。对高频接触部位,例如门把手、水龙头开关、床围栏、座椅扶手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消毒。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喝水,饭前便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4)减少宿舍与宿舍之间的串门、聚会等交流活动,建议多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室友之间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住校学生禁止带校外人员、非宿舍区人员到访。
(5)积极配合宿管人员的体温检测,每天早中晚各自测体温一次,并上报体温。
5.体育锻炼
鼓励教职工和学生在课间有序进行户外体育锻炼,鼓励户外跑步、广播操等运动形式,避免篮球、排球等间接接触运动形式。户外锻炼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原则上可不戴口罩。
6.办公
(1)教师应某某日进行健康监测,如果有可疑症状,不得进入教学区域。
(2)保持办公环境整洁,每日通风不少于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对办公室常接触到的设施如桌椅、电脑、电话,应做好消毒工作。注意多饮水,勤洗手,勿久坐。办公区域内,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办公尽量采用电子资料,减少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
(3)教师上课前应留意班级学生是否存在缺勤、生病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
(4)重视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对疫情防护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给予关爱,及时做好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7.开会
(1)不召开聚集性会议,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
(2)确需召开会议的,需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选择空间较大、座位充足、通风良好的会场,严格控制参会人数,压缩会议时间,提倡开短会。
(3)参会人员应在会议室入口检测体温,会场人员宜保持1米以上距离就座,如小于等于1米时应佩戴口罩,除主讲人外禁止交谈。主讲人若不唯一,则话筒个人专用,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4)会议结束后可对座椅扶手、桌面、话筒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8.外来人员到访管理
(1)原则上,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特别是教学区。
(2)确有必要事由进入学校的,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实名登记、佩戴口罩等制度,出示XX“健康码”绿码,“津门战疫”扫码成功且体温正常者方可进校,由学校工作人员直接领入特定区域,禁止进入与入校事由无关的区域,事由处理完毕后立即离校,禁止逗留。
(3)无论任何事由,体温异常者禁止入校。
(4)选择通风良好,人员稀少的区域进行交流,尽量缩短交谈时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全程佩戴口罩。
9.车辆管理
(1)学校公车当日使用完毕后,避开人群,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并对方向盘、档位、扶手、把手等接触部位进行消毒。车上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视天气情况和行驶速度长时间开窗通风,每波人员下车后均需对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乘坐通勤车辆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进行手部消毒后方可上车。校车必须备有额温枪、体温计、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护物资。
(3)教职工私家车应定期进行消毒。
第三部分 健康技能
一、正确佩戴口罩
(一)口罩种类
口罩有很多种,比如工业用、医用等。目前我们常见的口罩主要有4类:
1.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2.一次性医用口罩。
3.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中层有过滤作用;内层有吸湿作用。
4.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执行美国N95、中国KN95、欧洲FFP2、日本DS2等标准,不仅满足对非油性颗粒物至少95%过滤效率要求,医用防护口罩还具有阻隔血液或传染性体液喷溅的能力,更适合医务人员临床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口罩
1.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密闭场所工作人员、经常与人接触职业如保安、快递等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人员、终末消毒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等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正确佩戴口罩
1.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1)佩戴口罩时,深色面(正面)朝外,浅色面(反面)朝内,金属鼻夹朝上,佩戴前洗手。
(2)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紧贴面部,依次覆盖鼻、口、下颌。若为系带式,口罩上方系带于头顶中部,下方系带于某某。
(3)将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调整口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2.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1)一手托口罩,有鼻夹一面超向外,鼻夹朝上,罩住鼻、口及下巴。
(2)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3)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内按压鼻夹,并向两侧边移动边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4)做气密性检查。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吸气,感受口罩周围是否漏气,口罩中间应略有鼓起或塌陷。若感到漏气则重新调整鼻夹及头带。
(四)正确脱摘口罩
1.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表面(污染面)及口罩内表面。
2.若为系带式和医用防护口罩(上下位置头带),则先解开下系带(摘下下头带),再解开上系带(摘下上头带)。动作轻柔防止产生气溶胶,手部碰触脑、颈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同时闭眼。
3.摘掉口罩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五)戴口罩注意事项
1.医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应某某4小时更换一次,遇污染、潮湿时随时更换。若将口罩带入污染区,出污染区后应摘除后更换。
2.为避免浪费,日常户外短暂活动归家后,若口罩使用时间不长且未被污染,可以悬挂晾干存放,下次继续使用。若遇污染或前往区域人员密集、时间较长,则需更换。
3.健康人群使用口罩后可密封后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也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密封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病例和医务人员等佩戴的口罩应作为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流程规范处理。
二、正确洗手
1.洗手时机
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护理儿童和老人前;准备食物前;接触过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各种开关、快递等);接触过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掩后等情况,均需及时进行手卫生。
2.洗手方法
使用流动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揉搓至少20秒(采用快乐洗手法,可唱2遍生日快乐歌),然后用纸巾擦干或自
然晾干。
三、咳嗽和喷嚏礼仪
1.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背对人,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用双手遮掩口鼻、触及颜面部。
2.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揉搓至少20秒。若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或脏污应先用湿巾清洁双手后,再使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一次性消毒湿巾清洁双手。
3.日常说话放低分贝,避免唾液喷溅到周围环境和人员。
四、测量体温
1.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临床上经常以腋窝温度代表体温,正常人腋窝温度36.0~37.0℃(平均36.5℃)。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需在室温条件下,以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等设备进行体温检测,测量时可以选择被衣物覆盖的脖子或者手腕。
2.推荐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以腋下测温为主。提前将温度计甩至36℃以下,将其放置于腋窝正下方夹紧,5分钟后拿出读取结果。若不能做到个人专用,则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表面,放于专用洁净器皿中干燥备用。
五、科学就医
1.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异常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疫情高发地旅游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或流行病学关联,应前往**_*指定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
2.就诊途中尽量乘坐私家车或步行,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若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选择人员稀少的区域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3.随身携带备用一次性口罩、含醇速干手消毒剂、一次性、干巾等,接触过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排队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4.归家后及时更换衣物、规范洗手、清洗鼻腔和口腔。衣物可用70℃热水浸泡消毒半小时,再用洗涤剂清洗后晾晒。
第四部分 学校管理措施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开学条件
各学校应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医疗废物处理。
粪便和污水
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官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10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和环办水体函[2020]52号 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
无独立化粪池时,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搅匀,消毒2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消毒剂前应详读说明书。一般化学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仅用于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2.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辖区疾病部门消毒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
3.每次处置疫情时均需完整填写消毒记录。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附件:新冠肺炎防控中小学复课开学指导手册(第二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附件:新冠肺炎防控中小学复课开学指导手册(第二版)由用户“顾九权”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