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4周 开国大典课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课题
7 开国大典
教材与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描写了“会场”“典礼”“阅兵”“游行”等重要场面,反映了开国大典场面庄严、热烈的特点,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激动和自豪之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本课“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典礼”和“阅兵”两个议程的叙写中。“典礼”这一内容实际上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采用了点面交替的写法。“点”集中在毛主席身上,四次写到毛主席,分别是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面”则集中在群众的表现上,围绕“点”一一对应地描写了群众的目光、欢呼声、掌声等。毛主席具有历史意义的言行与群众的表现相互结合着写,组成了“见面”“宣告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等四个场面。“阅兵”这一场面写得相对集中,先是用一句话整体交代阅兵式的情况,继而抓住各个军种的特点特写各个行进的方阵,让我们从细节处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XX大,然后再详细写阅兵过程中群众热烈的表现。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以群众的表现侧面衬托阅兵式的震撼,突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XX大,表达了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对于我们国家和整个民族具有重大意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记住这个日子,当下的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的局限,要感受这一历史性场面的庄严热烈和人民群众兴奋自豪之情,并深受感染,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那我们怎么做呢?一是可以在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收集相关信息,从不同途径丰富相关知识背景,获得感性的体验;二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画面,读出节奏,通过画面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形式感受场面,依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学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内容,概括场面,概述大典。
2.赏析重点语句,感受庄严,体味自豪。
3.品析“阅兵式”, 感受抓特点写方阵、写群众表现侧面衬托的方法。
4.迁移运用,仿写一个运动会的场面。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赏析重点语句,感受庄严,体味自豪。
教学难点:
1.品析“阅兵式”, 感受抓特点写方阵、写群众表现侧面衬托的方法。
2.迁移运用,仿写一个运动会的场面。
教 学 流 程:过程设计(突出主问题与关键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内容,概括场面,概述大典。
2.品析“阅兵式”, 感受抓特点写方阵、写群众表现侧面衬托的方法。
板块一 整体感知,丰富词汇
1.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去看一看开国大典。(板书课题)
3.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4.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宣告 宣布 汇集 旗帜 检阅 瞻仰 高潮 爆发 排山倒海 肃静
(2)相机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
(3)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区分词义。
(4)书写指导:爆、隆、宣、射。
指名学生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爆”的“恭”部件,提醒与“恭”的区别;“宣”和“隆”不要忘记
短横;提醒“射”的“身”撇变短。
范写,学生在作业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观看视频,感受整体氛围,观察人物细节表现(动作、神情、语言等)。
4.模仿“阅兵式”这个场面,练写一个片段。
5.作后讲评。
要点:①“点”与“面”是否分得清。②点面结合的结构是否合理。③“点”的描写是否写出了运动员的特点,遣词造句是否形象生动等。④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
6.当堂修改片段。
板书设计
7 开国大典
一点一面 点 聚焦典型
结合 布置隆重
多点罗列 面 烘托氛围 人数之多
群众热烈
作业设计
教学
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4周 开国大典课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4周 开国大典课题由用户“mexiaoping”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