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民理复习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民理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共产党宣言》对于民族问题的论述,直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
《自然辩证法》和《摩尔根艺术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深刻回答了包括民族在内的人们共同体的发展规律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民族性:群众性、历史性、地域性、变异性。
民族问题的特性: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意大利学者马齐认为,民族具有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
瑞士德国学者布伦奇里认为,民族具有共同的地域、血统、肢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计等八个方面的特征。
孙山.中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最大的力是血统,次大的力是生活,第三大的力是语言,第四个力是宗教,第五个是风俗习惯。五大民族,均归平等,汉满蒙回藏。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演近和横向量的扩展。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性标志。
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的类型:强迫同化、自然同化
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这种民族分化多是因民族迁徙、内部冲突等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自行消失的现象。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崇高目标。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个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民族问题:即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民族关系: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状态,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是民族间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宏观层面来看,民族关系包括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是民族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民族平等:指不同民族在相互联系与交往中,处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
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民族工作主题提出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的主题。
两个共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深刻反映了我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为新时期民族工作开拓了新视野。
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
五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族工作上的集中体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民理复习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民理复习资料由用户“你快乐么42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