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数学比的阐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比”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以往“比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比”概念的形式化解读,教学设计一般是通过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引入比,即先是两个同类量的比的教学(如某班男、女生的人数),再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的教学(如路程与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概括,着重说明上面的例子都是通过除法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都可以用比来表示,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接着,引导学生比较“比”与除法的区别,说明除法是一种求两个数相除的商的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然后,提供正例和反例(如球赛中的比分),进一步加深对“比”概念的理解。这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变关系,而3÷2则是一种运算,二者在意义上不一样。2.比为比例的学习做准备,并可以扩展为一种变量之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其含义远超“除法”。这就是说,小学里“比”的学习,不等于重学一遍除法。3.“比”原本是同类量的比较关系,但是也可以推广到不是 “同类量”的情形。不过,不同类量的比,不宜作为“比”的主要情境引入。这是因为,同类量之比是“源”,不同类量之比只是“流”。区别源流,分清主次,是概念教学的要义。比如,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明明是计算速度的除法问题,并没有比较路程与时间大小的含义在内。若用不同类量作为主要引例,就会颠倒了源流关系,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小学数学比的阐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学数学比的阐述由用户“yinjun83112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