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信用卡经营数字化转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信用卡经营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突飞猛进,贯穿银行业前中后台业务,包括支付结算、客户画像、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甚至通过发行数字货币,直达金融的心脏。因此,国际领先银行纷纷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推进数字化转。2018年全球零售银行在数字银行的投入为123亿美元,到2022年预计达到152亿美元。
作为消费金融的主力军,信用卡是当前零售业务发展的尖兵,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数据显示银行业信用卡应收账款从2010年的4500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6.8万亿元,占个人贷款余额的比重由4%提升至14%。信用卡业务体量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渠道、用户和产品的变迁。
信用卡业务渠道变迁物理网点和直销渠道日渐萎缩,而移动互联网渠道快速发展。物理网点和直销渠道本身存在多种局限,收到地理位置、营业窗口期、服务人员覆盖面、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相比而言,移动化线上渠道可以提供无线融达能力、24小时服务、丰富的产品服务、良好的客户体验。这就要求信用卡经营具备通过数字渠道获客的能力。
信用卡业务的产品变迁体现在用卡呈现多维化、交易呈现小额高频化、场景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化:第一,用卡的目的从支付延伸至消费信贷,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第二,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大部分交易呈现小额化的趋势且交易频率大幅提高;第三,随着商超和生活服务O2O业务的迅速普及,信用卡支付和消费金融场景呈现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客户的数字化、移动化习惯已经形成,而银行却缺乏多维度、高频化的自建交易场景,制约了通过运营多维度的非金融类业务场景,向金融服务引流的能力。
正是这些变迁及其带来的限制和制约,促使信用卡经营必须加快谋求数字化转型。
推进信用卡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根本是坚持洞察导向、敏捷响应和开放互联。第一,坚持洞察导向是以数据洞察为核心创造价值,并简化各个业务部门的决策过程,通过战略性运用数据资源来扩大经营规模,并以更快、更低成本的方式提供个性化客户体验;第二,坚持敏捷响应是通过构建敏捷的产品设计、研发和数据分析团队,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第三,坚持开放互联是将数字银行的核心能力开放为平台金融能力,让合作服务商提供非金融服务,甚至是发卡、消费信贷、积分互换等金融服务,联合打造更高附加值的金融生态。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场景化运营、网格化营销、渠道化管控和开放化融合。
场景化运营
一是搭平台,即搭建具备移动支付、快速营销、消息推送等核心数字能力的经营平台。银行作为连接者,可以通过将数字银行的平台化核心能力开放为平台金融能力,让合作服务商提供娱乐、出行、购物、旅行等非金融服务,甚至是发卡、消费信贷、积分互换等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建设需要以所有信用卡业务为服务对象构建平台化的业务组建能力,而不是面向单一产品或应用而建立。
而是建场景,即构建与支付、消费、分期等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信用卡业务存在管道化的风险,为避免成为场景的附庸,应当基于数字化平台,构建自身涵盖娱乐、出行、购物的生活场景,并基于此实现生活场景向金融服务的引流。
三是促转化,即非金融客户转化为金融客户,信用卡客户转化为零售客户。通过数字化经营平台的数据获取、分析和营销能力,围绕商户开展综合性经营,将生活类用户转化为零售借贷两卡客户,转化为公私联动代发工资、存款、理财的目标客群。
网格化营销
一是数据驱动网格化。即通过数据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有户数多、金额小、无抵押、审批快的特点,要依托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系统,完善定量风险评估模式,优化审批规则,提升线上线下系统化决策能力和效率。
开放化融合
信用卡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沉淀了品牌信任、客户资源、科技能力、数据沉淀、资金等竞争优势。信用卡行业可以不局限于自身服务的范围,通过开放化、平台化方式连接客户需求、银行内部能力和合作伙伴能力,形成用户、资金、场景开放互联的生态模式。在构建了开放的科技基础上,通过数据接口,信用卡行业可以向合作商户提供支付、分期付款、积分消费、信用卡权益等金融服务,而无需切换至银行APP。这将突破物理网点、银行网站和APP的局限,使信用卡服务和产品无处不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信用卡经营数字化转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信用卡经营数字化转型由用户“ym76018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