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认知心理学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什么是认知
认知心理学是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认知的内部心理过程(动态加工过程)和结构(静态内容过程),即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知识,以及知识在调节人类行为中的心理作用。
奈瑟对认知的定义:认知是指感觉输入被转换、约减、添加、储存、提取和使用的所有的加工过程。
1967年,第一本《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认知是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始于——感觉输出,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到神经和认知系统。外界的物理能量快速转换为神经冲动(一种神经能),这种模式作为以后所有认知加工的基础。所有未被转换的物理能就会快速消失。
转换:感知输入编码形式的改变。
约减:对大量的感觉输入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的过程。神经和认知过程加工能力有限,不能保存感觉世界中的所有刺激。
添加:当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不足时,人会根据系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动添加补充信息。
3.记忆功能:储存、提取和使用;
4.心理表征与心理过程
表征是知识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和存在方式。
四种类型的心理表征:认知地图、心像、图式和语言。
心理过程是指信息的获取以及使用操作时的程序问题。
任何复杂的特定的认知作业包含心理过程的两个子问题:
一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究竟需要进行哪些心理活动?二是这些心理活动的操作程序如何?
5.信息加工论
信息加工的对象——符号
(1)符号就是模式,如语言、标记等;
(2)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者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3)符号之间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也叫语句。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
(4)符号结构之间可以互相表征。
(5)符号不仅可以代表外部事物,还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程序。
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符号的输入 符号的存储 符号的结构 符号的迁移 符号的复制 符号的输出。
5.2人类认知系统包含结构成分和控制过程。
结构成分指系统中信息加工的重要阶段。每个信息加工阶段都需要特定的时间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各阶段所需时间不同,这是区别不同信息加工阶段的重要依据。
控制过程指信息在某一阶段内加工规则或方式。
5.3信息加工可以有方向、种类和方式的不同
自动加工:不受意识控制、不需要注意和意志努力,速度极快的加工(熟悉作业、熟练动作等);
控制加工:受意识控制、需要注意和意志努力,速度较慢的加工(不熟悉作业,动作)。
5.4人类的信息加工是一个能量有限的系统:
一是结构性限制,即硬件限制(视觉与听觉系统);
二是资源限制,即软件和可得到的能量。
6.联结主义的基本特征:
(1)非线性,(2)非局限性,(3)非常定性,(4)非凸性
7.认知模型:是指描述人类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模型。模式识别、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语义网络模型等。
8.良好认知模型的特征
8.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和过程;
8.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对认知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8.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8.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
8.5、能够吸收邻近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9.人类的认知系统: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认知策略系统;知识经验系统;元认知系统。
10:认知在心理系统中的作用
认知与情绪、认知与意志、认知与人格
11.认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1)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主张采用内省法,通过研究心理的结构理解人脑。铁钦纳认为所有意识分为三种成分:感知、表象和情感。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士和杜威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思维的过程、机能;机能主义没有固定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
(3)联想主义——整合式的综合 代表人物:桑代克和艾宾浩斯
联想主义研究事件或思想如何在思维中相互作用,而促进学习。
12:具(涉)身认知:是指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
认知的具身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
其次,认知的内容也是身体提供的。
最后,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13.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13.1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13.2对研究范式的影响
提出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主张在多层次水平上进行研究。
13.3对相邻学科的影响
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工智能研究 等领域的影响。
1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反应时实验法、开窗实验、出声思考、内隐联想测验(通过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评价性联系从而考察个体的内隐态度,是间接测量社会认知的新方法)
感知觉与模式识别
1.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识别的问题上,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方面。
2.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具体特征的直接反映
3.感觉信息加工的原理
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区),并激活中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进行分析、综合,产生相应的感觉。
特点:时间短、容量大、无意识。
4.感觉的作用:
认识世界的开端;影响愉快、痛苦等情绪体验;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觉剥夺。
5.感觉的特点
5.1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5.2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3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是客观的
5.4从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来看,是主观的
6.感受性及其发展
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地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3)感觉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7.(一)建构感知——知觉是一个积极构建的过程。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奈瑟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当前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响,产生错觉。
(二)直接感知观——知觉是从刺激模式中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
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知觉的性质依赖于刺激的性质。
8.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
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
加工由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并由此形成期望或假设,不同的期望或假设引导着知觉的加工阶段。
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9.影响整体优势效应的因素
视角 (2)网膜位置 (3)稀疏性和局部元素的数目
图形的完整性 (5) 刺激的呈现时间 (6) 注意的分配
知觉整体优势性的假设:刺激结构的较高水平的性质最先被加工,然后才是较低水平性质的分析。
10.模式: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刺激组合)。
11.模式识别人们运用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作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12.模式识别的种类:按感觉通道的性质划分:视觉、听觉、嗅觉等。
按模式本身的特点划分:物体及图像的识别;表情识别;语言识别。
13.模式识别的阶段
(1)感觉登记 (2)知觉分析与综合 由许多分析器或模块负责分析特定的刺激。
(3)语意分析与综合对物体的命名、理解个别单词的意义、将物体分类等。
(4)决策与核证由大脑的额叶部位完成的。
14:人类模式识别的特点
复杂性(人类的模式识别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适应性;可学习性;语言的作用
15.模式识别的意义:
模式识别是人和动物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动物和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
16模板说的核心观点: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在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模版),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17原型说:它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优点:该模型比模板匹配说更加灵活、更富有弹性,并可以容纳模板匹配说。
缺点:该模型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
18:特征分析说:
第一个层次是由“映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
优点:避开预加工、减轻记忆负担、带有学习色彩。
缺点:缺乏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视觉计算理论:一、视觉计算理论1982年马尔的《视觉》出版。
视觉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图像构成有效的符号描述。视觉从图像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换,最后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表征和处理是该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
注意特征整合理论:代表人物:特雷某某(1986) 等。
第一阶段是特征登记,视觉系统从光刺激模式中提取特征。特征提取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加工过程。该阶段只能检测少数独立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倾斜度等。这些特征处于自由漂浮状态,知觉系统对各维量的特征进行独立}杪耄荒芗觳馓卣髦涞墓叵怠8媒锥未XXXXX谇白⒁庾刺诙锥问翘卣髡辖锥巍V跸低嘲讯懒⒌奶卣髁灯鹄矗纬晌恢玫赝肌W⒁庖来未砻扛鑫恢玫拇碳ぁ<行宰⒁饩拖窠核?样,把原始的、彼此分开的特征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图像。该阶段是非自动化的序列处理。由于注意的分散和超载,单一物体的特征可能被分解,并再次成为自由漂浮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错觉。
18:字词优势效应:当字母位于一个有意义的单词环境中时,知觉速度加快。当字母位于无意义的环境中时,知觉该字母所需的信息加工时间明显延长。
客体优势效应:对同一线段的识别,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要优于组织较差的图形中。
拥挤效应:指对外周视野内目标刺激的识别受到该刺激周围无关刺激干扰的现象。
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视觉加工过程:特征登记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
第四章 注意
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核心:对刺激信息的选择加工。
注意的对象: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自身的身体和和思想。
2.意识:个体能够观察到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
1、心理状态:“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2、心理内容:“意识”是能够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3、行为水平: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
4、哲学水平: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3.无意识: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4.注意与意识
区别:1、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2、注意可以决定意识的内容;
3、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联系: 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的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指向的内容,处于意识的中心。5:注意的特征(1)选择性 (2)稳定性(3)广度: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对象的数量。(4)分配: 同一时间里人们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5)转移: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
6.过滤器模型:注意的作用就象过滤器一样,通过它的过滤,使一部分信息进入高极加工,而其余的信息则被过滤掉。注意的加工过滤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人的注意力能集中在某些声音之中而忽略噪音或其他的对话内容,但如果有人提起他的名字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会注意到,而其它人却不一定注意到。
掩蔽效应指人的耳朵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
己名效应:无意识始终监控着外界刺激,一旦有与自己有关的特殊刺激,能立即引起注意。
7衰减模型:注意的工作方式不是以全或无的单通道方式,而是多通道方式工作,但在多通道的信息加工中,每个通道的信息得到加工的程度不同
8.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注意并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所有刺激都会进入高级分析过程。
中枢依据重要性程度作出反应安排,对重要的信息才作出反应。不重要的信息可能很快被新的内容冲掉。
9注意的研究方法: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负启动范式、双任务范式、电生理学研究范式。
提示范式: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作比较。
搜索范式: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中的目标刺激,实验时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相继出现(连连看)。侧重注意集中性。
负启动范式:每次实验中呈现两个刺激,其中一个需要注意并做出反应。
双任务范式: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通过不同任务的相互竞争来揭示注意的特性。
10.影响认知资源分配的因素:1、两种任务的难度2、练习3、加工任务的相似性
11.持续性注意: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某个目标或某种活动上。
影响持续性注意的因素:
1、感觉通道,在持续性注意中,听觉信号的作业成绩优于视觉信号的作业成绩。
2、刺激强度 刺激信号的强度对持续性注意有显著影响。
3、兴趣 4、任务难度 5、对活动结果的了解
12:持续性注意的理论:
唤起理论:脑干网状结构是影响持续性注意的功能区域。
信号检测理论:人们对信号和噪音刺激的感觉呈常态分布。检测正确、漏报、正确拒绝、误报。
期待理论:人对信号的检测能力与准备性或期待呈正相关。反馈能改善被试的期待,提高作业成绩。
注意增益:有效线索的成绩优于中性线索,二者之间的差异;
注意损耗:无效线索的成绩通常低于中性线索,二者之间的差异。
启动效应:先前出现的刺激物再出现时,反应时减短。
负启动效应:当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作为随后的探测显示中的目标时,被试对其反应时间延长。
分心物抑制效应:由于此目标在先前的启动显示中曾充当过被忽略的(受抑制的)分心物而造成的。
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
注意瞬脱:目标后刺激识别缺失的注意盲现象。
第五章 记忆的结构
1、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传统观点: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信息加工观:编码、存储和提取。
2、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起始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首因效应。
结尾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3、自我参照效应: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成绩更多。
4、加工水平说:
1. 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加工,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语义分析。
2.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结果,痕迹的持久性与加工深度有关。
3. 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再认的成绩也愈好。?
5、简要评述记忆的信息加工三级模型
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他具有各感觉通道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等,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语言的,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或视觉的编码方式。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在这个模型中。信息从一个记忆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多半是受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控制的。复述是完成信息转移的关键,简单的保持复述是不能起到作用的,只有精确的整合性复述才能将复述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加工,信息才能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关于复述的实验设计:
复述实验:要求被试记住每一组词表第一个字母为g的最后一个单词(或其它字母),如,father, oil, filter, garden, grain, table,football, school, grf......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由于被试不知道所看到的词是否是最后一个单词,因此,当后面呈现的单词是不符合要求的单词时,被试便会对该单词进行一次复述,由此构成了复述次数的实验条件。
每一组词呈现之后,要求被试写出刚才看到的所有单词。从而可以考察复述次数与最终回忆正确庳的关系。
/
第六章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其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可在5~9波动。
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形式的加工过程。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4、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合适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为代码。在短时记忆中占支配地位的代码是听觉码,同时在短时记忆也存在着视觉码和语义码。
5、系列扫描: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所有项目逐一比较的扫描方式
从头至尾系列扫描:指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按顺序检查一遍,然后才判定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某个项目是否匹配。
词长效应:长单词的短时记忆广度不及短单词。巴德利将这种现象称为词长效应
语音回路理论:词长效应反应了语音回路中复述的速率,即时序列回忆的项目数量取决于每个项目在发音复述装置被默读复述的次数;
6、特征模型:刺激序列中每个单词的长度影响单词本身的回忆,任何单词的回忆取决于单词本身特征。
短词不易损坏记忆缓冲器中存储内容,能更好地被记住,犯错误的概率小。
长词包括更多的成分,忘记任何一个音节都可能回忆失败,犯错误的概率大。
7、整合理论:词长效应的产生是因为长短词间的记忆痕迹消退速率不同造成的,项目的回忆成绩与序列构成无关,而取决于项目因素的整合。
8、项目-位置权衡理论:快速呈现情况下,长词比短词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识记,获得了更多的附加项目信息加工,在项目加工水平上长词优于短词;相对于长词,短词的优势在于获得了更多的位置信息加工;因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充分地利用变式。
影响三段论推理的心理因素 1,气氛效应,2。换位理论。3.前提遗忘,4.图式影响。
4、气氛效应: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两个肯定的前提容易使人产生肯定的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容易使人产生否定的结论。
第十章、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 由某种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基本心理成分: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物,通过思维可以寻找解决的方法。
问题解决的特征:1、目的指向性2、操作序列3、认知操作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表征问题,选择策略与方法,实施方案和评价结果。
问题解决的策略:1、随机搜索策略2、启发策略。
前者是一种尝试错误的方法,后者是一种基于知识经验而进行的有选择的搜索。
启发式策略包括:1、手段-目的分析2、类比策略3、逆向搜索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1、问题的难度(问题空间的大小、问题的结构特点)
2、知识经验的影响(组织、数量)3、功能固着4、定势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认知心理学内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认知心理学内容由用户“baogang888999”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