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数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学数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我是一名教师,具有十多年的经验。主要从以下环节阐述我的观点:
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反思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这几个环节进行反思。比如反思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得当,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
例如: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目标2:能用“吨”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目标3: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4: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里之所以制定这样一个创新目标是因为在“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在“常见的量”中“质量单位”是更加抽象的内容,而在“质量单位”中“吨”又是一个最难体验和感知的量。所以我认为制定这个创新目标并把它作为本课的“重头戏”是正确的。在实际教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教学过程反思
主要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反思,如导入,提问、小结等。
例如: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探究环节是认识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个公式。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效果符合我的预想,学生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很小,二是以前学的米和千米是千进制,上节课学的千克和克也是千进制,形成了良性知识迁移。
第二个探究环节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我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到这里应该说达到了教材的要求,但我仍觉得有缺憾,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身边1吨重的物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原来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物体重大约1吨。后来想不行,没法验证,1吨重的物体不象1千克的可以称。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可以创新性地采用“大合作”的形式。即用学习千克时我给全班每个学生测量的体重数据制作一个体重表,并用EXCEL软件中自动求和功能找出体重大约1吨的同学们,把这群人展示出来让学生看一看1吨到底有多重。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对次非常感兴趣,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呀!”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存在问题反思
主要是指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集中的回顾和思考。
例如:
1、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应把拓展延伸部分第三个环节去掉。
2、运用教学语言不够熟练,出现了几次口误。尤其有一次把质量说成重量,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在这节课中明辩质量和重量的区别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四)改进措施反思
这一项和前一项紧密相连,冷静的客观的理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1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手掂一掂,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记住1千克=1000克。
整堂课学生们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去掂一掂,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生们从开始认识他各种各样的称道最后让个别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称一称物体的重量。
三、结束语。
简要的总结,认识,感悟,心得。
例如:经过这次课堂教学的反思,我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怎样开展工作。我将继续为教育事业而畚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小学数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学数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由用户“yl990205006”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