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出品 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 ***心·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 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 目录 前言 1 一、九成以上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 “刷脸支付”最为普及 3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便捷性受到认可 但存在强制使用问题 6 三、受访者关注人脸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安全风险 8 四、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 12 五、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脸识别发展 19 六、总结与展望 22 前言 得益于国内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和海量数据的累积,人脸识别应用在近年呈现出 加速落地的态势。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小到手机客户端的登录解某某,都能见到人脸识别 技术的影子。 然而正如所有新技术一样,人脸识别也开始呈现出“双刃剑”效应,在提高社会效 率、增加便利性的同时,在隐私、安全、公平等方面亦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企业因安全 措施不到位导致用户的人脸、行踪轨迹等个人敏感信息泄露,更是有媒体曝出人脸信 息买卖黑色产业链,5000多张人脸照片仅标价10元。 由于国内相关法律、技术标准相对滞后,监管部门面临着一些法律规范的适用难 题,为应对人脸识别技术与应用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灰色地带,加快相关标 准与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势在必行。 2020年上半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调研课题组发布了一份线上问卷,旨在了 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普及情况与公众态度。课题组共回收匿名问卷2万余份,受访 者覆盖了全国不同地区、学历、年龄段人群。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约占 60%,19-40岁的受访者超过85%。调研范围较大,问卷数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公 众对人脸识的接纳态度。 1 数据显示,公众对人脸识别整体持认可态度整体,但对于部分侵犯性较强的应用 感到无法接受。“总体利大于弊,推广应用时仍需注重风险,保障用户知情和选择权”, 是受访者的主流观点。 2 一 九成以上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 “刷脸支付”最为普及 课题组在问卷中列出了常见的10大类人脸识别场景,分别是: 支付转账(如刷脸支付、转账提现等) 开户销户(如银行开户、开店、开播、注销等环节) 实名登记(如酒店入住、购票抢票等) 解某某解密(如解某某手机、开启未成年人模式、解密私人相册等) 换脸娱乐(如换脸、算命等软件) 政府办事(如工商注册、个人报税、福利发放等) 交通安检(如飞机场、火车站进站人脸识别等) 门禁考勤(如小区、公园门禁、公司人脸识别考勤等) 校园/在线教育(如查看抬头率、刷脸签到等) 公共安全监管(如闯红灯识别、大型活动安检等) 问卷数据显示,94.07%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技术,4.58%的受访者没有用过, 还有1.34%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 3 在10大类场景中,最普及的场景是支付转账,67.2%受访者表示遇到过。除此之 外,解某某解密(54.1%)、交通安检(49.6%)、实名登记(47.68%)、开户销户(45.26%)、 门禁考勤(43.33%)也较为普及,均有四成以上受访者在相关场景中遇到过人脸识别 应用。 从受访者的反馈来看,人脸识别场景下的用户协议设置较为规范。61.81%的受访 者表示有签订(或点击同意、看到)过包含人脸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的用户协议或隐私政 策。18.5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19.6%的受访者选择“不确定”。选择“有”的受访者占 据绝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使用规则。向用户明示人脸信息收集使用的规则,并建立严格的内部 管理措施,防止人脸信息被滥用、非法提供给第三方; 五、最小化存储和使用。原则上应仅采取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的方式进行 身份核验,完成身份核验等后及时删除人脸图片等原始样本; 六、明确标注避免混淆。采用AI技术合成的数字人脸图像需明确注明其为技术生 成的虚拟图像,生成和使用过程应经个人授权,遵循有关管理规定; 七、持续提升准确度和安全性。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相关信息系统和终端设备的安 全性的检测与认证,推动人脸识别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防止人脸信息的伪造、冒用、 泄露、丢失。 23 doc.001pp.com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由用户“qujizhong1977”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