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政策与法规 考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浅析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家长的期望与不正确的儿童观、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部分民办园重逐利、教师准入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了生存空间。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开展家园合作,树立正确儿童观、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多方面合力整顿这三个方面就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
一、概念界定
幼儿教育小学化,顾名思义,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实践中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课程内容小学化,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如算数、写字;其二,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以及教育形式小学化,如要求幼儿上课有固定座位,教学缺少教具与游戏,课后布置作业等。
二、成因分析
尽管多年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批判不少,但这种小学化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依然 存在,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一定的 “土壤”,同时也从另外的角度表明幼儿教育阶段的小学化倾向具有相对的合理性。造成小学化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一)家长的期望与不正确的儿童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实现。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另外,在幼儿家长重视知识、技能氛围的熏陶下,幼儿间形成的数学、识字等能力会在不同场合得到展示,这会间接影响到其他不重视知识、技能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他们望子成龙,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家长的愿望与其不正确的儿童观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
幼小衔接的存在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提供了机会。本来在大班下学期后开展的幼小衔接逐渐扩大年龄范围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局面。当大班 教师进行小学化教育教学活动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无不打上小学化色彩,所形成的小学化氛围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教师,特别在幼儿园采用循环式带班,教师在大班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小学化趋向的教学习惯就自然而然地覆盖至整个学前年龄段。
其次,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部分民办园重逐利,教师准入制度不够完善
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其次,有关神童的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个年轻的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社会对神童的宣传,多数停留在与识字、算术等技能上。为了获利,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教师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三、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几点成因,本文提出了如下三点针对性意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
[1]高某某,魏某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03):16-17.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6-7.
[1]黄某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10-11.
[1]严某某,盖某某.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50-154.
[1]金某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41-43.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政策与法规 考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政策与法规 考试由用户“mrbear”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