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同课异构”促成长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课异构”促成长
梁某某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同课异构”带来了组内课堂的百花齐放
赛前的独立备课,以及在教研组里的同时间赛课,每位老师都不敢怠慢,几位老师接到任务后,都忙碌起来,查找资料收集音响,反复练唱等等,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在老师们动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课堂上看出他们对课的独到见解和思考。在这种比的氛围下,我们可以看到更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己设计一份教案,然后找组内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互相交流,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讨论,而往往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指导老师似乎又重新设计了一份教案,而年轻老师(能力相对弱的老师)就像拿着别人的教案来演示,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指导教师的傀儡在机械的完成集体备课教案的内容,极度的缺乏个性和鲜活的课堂效果。我在多次的辅导年轻教师的作课中深感到这种捆绑做课的形式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成长及教学主动性的不利。
“同课异构”带来更多教学焦点的关注。
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材处理,不同的评课入手点、不同的反思角度……,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们关注教学的众多焦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同课异构”促成长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同课异构”促成长论文由用户“流浪至麻木”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