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PPP模式亟待理性回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PPP模式亟待理性回归
文/民商
随着PPP项目大量落地,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果仍把PPP作为融资手段,这种理解是片面的。PPP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方式,是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引擎”。如果简单地视为融资手段,这与PPP模式的初衷背道而驰。
2017年1月初,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召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座谈会。座谈会旨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进行证券化融资,也标志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正式启动。这无疑为PPP模式制度化完善发展的重要一环。
PPP模式本质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公益性、准经营性领域引入私人资本政.和府合作,在国内兴起自2014年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社会资本对其的关注也从最初的反响平平、冷眼旁观,到后来的蜂拥而至、热火XX。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PPP入库项目达10828个,入库项目金额129565.81亿元。随着PPP项目大量落地,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而2017年将是PPP模式从狂热增长复归稳定发展、从盲目追随向理性选择转换的一年。
PPP是管理模式而不是融资手段
“如果仍把PPP作为融资手段,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认为,PPP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方式,是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引擎”,而并非简单地融资手段,应被赋予新内涵。
中国财政学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亚洲开发银行PPP专家孙洁也持有同样的观点:“PPP不能看成融资方式,我一直认为它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一个管理的概念,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改变。”
孙洁认为,PPP更能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在于政府借助社会资本方的能力和资本来运营社会公共项目,而不是简单的融资,“如果只是借钱,银行资金多的是,直接找银行能完成这个目标吗?完成不了。”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PPP模式是政府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偏向于把其当做融资工具来使用。孙杰指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无论政府方还是社会资本方仍然习惯于将投资回报高低作为谈判的核心,从而忽略项目未来运营的质量和效率。”作为社会资本方,站在其个人利益来看,除了社会公益层面,固然需要考虑回报高低,但是在PPP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惜将明股实债、保底回购等作为投资PPP项目的方式和条件,这与采用PPP的初衷背道而驰。”
专家称,PPP模式视为管理模式而且非融资手段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PPP的特点之一是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和全程合作,而许多PPP项目更趋近于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风险和收益并不一致。收益由***获得,而之后的风险却由政府单独承担。而很多项目合作时间只有三五年,项目建成后由政府负责回购,这就导致只负责前期风险较低的***很容易获得收益抽身而退。
另外,把PPP看做社会管理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融资渠道,可以改变地方政府把PPP当做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美化”资产负债表的讨巧手段。
PPP要合作共赢而非相互博弈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马某某在其《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篇导言中表示:“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但即便建设性时候的竞争也没有合作那样有利。”对此,孙洁总结到“马某某本人是研究竞争的,却也表示合作是最好的”。马某某虽然认为合作是最好的,但却没有研究合作,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大前提。合作固然好,但是在理性人的前提下,合作又是最难实现的。
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也形象地描述了合作的难以实现性: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把中国经济复苏企稳的希望和重任完全甩给PPP,但是PPP模式优势亦显而易见。PPP模式不仅提升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效率稳定经济增长,也弥补了地方债受到规范之后的融资缺口,缓解了地方债务压力。对于社会资本PPP填补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缺位之后的资产荒,开拓了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等新的业务模式。同时,PPP模式下的医疗、教育、交通、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也给普通民众带来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PPP模式在国际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这一模式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社会资本在国内PPP模式巨大发展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国内企业通过PPP模式走出去做好充分铺垫。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PPP模式亟待理性回归》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PPP模式亟待理性回归由用户“wanying12345”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