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说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大班语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林庄幼儿园 闻丽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文章以找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告诉了幼儿蝌蚪成长的变化,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身体明显的变化突出蕴含了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整个故事,内容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插图形象生动。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口语发展特点以及语言发展目标的年龄特点和实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能力目标: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3)、情感目标:喜欢讲故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找到后的喜悦心情。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2.难点: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四、准备:
1.课件《小蝌蚪找妈妈的》
2.与故事有关的道具、头饰若干(头饰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
五、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自主主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具体方法如下:
1.演示法:通过有效演示课件《小蝌蚪找妈妈》,更清晰地展现故事内容。
2.提问法:通过开放性、猜想式的提问,拓展幼儿思维,激发表达兴趣。如:小蝌蚪找妈妈的路上都遇到了谁?它们都是怎么说的?幼儿有兴趣的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讲述法:根据故事对话式语言的特点,我采用了生生互动的讲述方法。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想的?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4、示范法
六、说学法
1.观察法:(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区分青蛙和蝌蚪身体结构之间的明显差异。)
2.讨论交流法 :( 在这个活动中,讨论交流贯穿了整个过程,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3.情感迁移法:(通过故事感受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如果走丢了,怎样告诉别人妈妈的明显特征去找妈,及说出自己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这个环节也促进了幼儿和妈妈之间的美好情感.总之,我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鼓励多样性的学法,使幼儿得到全方位地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设计了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小蝌蚪要找妈妈了,到底小蝌蚪的妈妈是谁?找到妈妈了吗?我们来听故事。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二、)出示课件中断式讲述故事,在细致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2、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图片(2)小蝌蚪又见到了谁?(鱼妈妈)都是怎么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
4、图片(3)、又遇到了谁?(/螃蟹妈妈)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5、图片(4),又遇到了谁?(乌龟妈妈)他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6、找到妈妈了,妈妈是青蛙,青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妈呢?随着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逐步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是几个问题的综合,在问题的答案中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道理。
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在兴致勃勃中结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过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最后我的活动小结,让幼儿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我只是告诉幼儿它们是益虫,去保护它们,我应该搜集一些图片资料,让幼儿能更形象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要去保护它们,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说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说课由用户“苏珊03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