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焦虑的神经递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焦虑的神经递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即是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级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标准:①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其递质存在于该神经末梢的一定部位。②当神经元兴奋,冲动传递到末梢时,神经递质从囊泡内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产生突触后电位而发挥兴奋性、抑制性的生理作用。④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有该递质的失活酶或其他失活方式,以实现突触传递的灵活性。⑤用适当的方法使递质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如微电泳法),能引起与刺激神经相同的效应。⑥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能模拟或拮抗其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系统,一般来说它们只影响邻近的区域。其他系统尤其是NE、5-HT、多巴胺能(DA)系统起源于特定的核团并向远处脑区输出信息。目前研究发现,苯二氮卓-GABA能、NE和5-HT神经递质系统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通路与焦虑的生物学直接有关。
1 苯二氮卓-GABA复合体
γ-氨基丁酸(GABA)是主要的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它通过GABA胆碱离子载体产生作用,后者是一种环绕胆碱通道的五聚物。受体的亚型是由α、β、γ亚单位形成的联合体。GABA受体的一个亚群也包含着苯二氮卓类受体,当它们被苯二氮卓类占据时可以增强GABA的抑制效应[1]。苯二氮卓类受体在许多脑区被发现包括皮质、边缘系统和特定的脑干核团,后者如蓝斑核与小脑之类,但各种亚型的分布不同。GABA受体亚单位组成的多样性可以解释与受体相结合的复合物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一个苯二氮卓类受体罕见的性质是它一方面对增加胆碱流量产生拮抗反应(引起镇静和抗焦虑),另一方面却对降低胆碱流量产生拮抗反应(引起高度唤醒和焦虑)。目前还没有任何苯二氮卓类受体的天然配体能够被识别,即无法确知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是增加GABA的效应从而引起松弛和镇静,还是抑制GABA效应使其无法诱导高度的唤醒。
2去甲肾上腺素能(NE)系统
NE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的蓝斑核和旁巨细胞核,后者是控制交感活动的关键区域。蓝斑核输送投射于脑皮质、海马、丘脑、中脑、脑干、小脑、脊索。核团的活动增加了唤醒的水平,增强了信号比。因此,脑区内的相关信号增强而无关的神经活动受到抑制。在蓝斑核激发频率和行为表现之间有确定的关系。激发频率低的猴子表现为疏忽和嗜睡,激发频率中等的猴子能集中注意和良好地完成任务,激发频率高的猴子注意力分散,混乱和行为拙劣。当动物被积极地唤醒,参与照料和喂食之类不要求注意环境的任务会使蓝斑核的活动也减少。在定向行为或行为破坏中发现有蓝斑核活动的最高水平[2]。
蓝斑核神经元易受调控且易对低强度的刺激产生反应。当蓝斑核的刺激导致脑内许多区域发生变化时,根据局部的条件这些变化在各区之间表现不同。NE系统与其它系统紧密地互相作用,尤其是5-HT系统会随其它某个系统的功能改变而变化。因此,蓝斑核活动与唤醒相关; 5-HT它增强注意并在活动过度时导致混乱。蓝斑核或其结构的异常阵发性活动可能引起惊恐发作。目前研究发现,焦虑的产生与突触间隙的NE递质浓度增加有关。育亨宾和可乐定的实验提示突触前肾上腺素受体敏感性在惊恐障碍的患者中有所增高。惊恐障碍的患者一直表现出对促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异常反应。有报道说注入异丙肾上腺素,一种作用于外周的选择性β-肾上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阻碍钙进入细胞。一旦进入,钙将促发级联反应导致突触长期强化。当被其它更强的输入同时激活,即使是只能自我维持强化的微弱刺激也可以引起其有效地集中在通道上。这种多样刺激的短暂联系可以形成条件性反应的基础。在动物中和人类一样,N-甲基-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是一种与长期强化形成相关的受体对它进行药理学的恐惧反应的获得。突触前和突触后的神经生理学变化,它导致了长期强化的形成。阿片也减弱蓝斑核的活动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阿片有抗焦虑的属性。但在有关应激实验研究中发现微量阿片受体被纳络酮阻滞并不会增加焦虑。因此,内源性阿片对调节焦虑有一些效应,但在焦虑的生物学中并不像看上去那样重要。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焦虑的神经递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焦虑的神经递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由用户“d8662110”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