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外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复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外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复习题
一、概念解释(20%)
1、藏修息游:P64
儒家学派对教育方法的总结出的内容之一,出自《学记》:“藏焉修焉,息焉游某某”。其中“藏修”指教师在校按时讲授的正课,“息游”指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自习。强调应把课内、课外两种活动结合起来。(本句可选:学习过程中除了学生主动吸收老师教授的课本知识,还应重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觉的作用,通过课外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循序渐进:P126
朱熹书法六条之一。指学习工作要扎扎实实,按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并从三个阶段加以说明:
(1)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有一书。
(2)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
(3)以个人实际阅读和理解能力而言,要求“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反对超越自己的水平,作不切实际的非份这想。
3、颐情于某某P113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陆机提出“伫中区以玄览 颐情志于某某坟”,指创作需要以丰富的学养做基础,要认真学习典范作品,从典籍中汲取养料来丰富和扩展个体内在的气势力度。
4、智者P80 (?待确认)
智者中的一些博学多识的思想家,通过周游列国、教授学生成为信息传媒的活的载体。在西方教育史上,智者奠定了文法、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地位,后代称之为“三艺”课程。智者的教育方式有讲演、练习、以及师生间的谈话、辩难。智者派中的多数为倾向民主政治的改革派,引起当时具保守倾向的学者的批评反对。
5、兰某某P260-262
日本在与荷兰交往的过程中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并将它称之为“兰学”。1858年,福泽谕吉创办了传播兰学的学校,名为“兰某某”。兰某某于1868年改名为庆应义塾,为日本培养了新型政治、财经方面的专门人才,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6、长善救失P65
儒家学派对教育方法的总结出的内容之一,出自《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某某。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认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由于个体的心理差异会四种不足,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即贪多务博,片面专深,浮躁轻心,畏难却步”。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7、熟读精思P126
朱熹书法六条之一。熟读,即将书本知识读得烂熟成诵;精思,指反复玩味思考,把握文义的“脉络”和“贯通处”。在熟读和精思的相互促进中,使学习得到深入发展。
8、居敬持志P128
朱熹书法六条之一。居敬,指读书上之际精神专一,收敛身心。朱熹认为“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只有“专静纯一”心思无“驰走散乱”,才能有所收获。居敬持志不仅是读书的一般方法,也是宋代理学家教育的基本方法,由立志、居敬、读书相互沟通,最终形式了宋代理学教育方法的体系。
9、泛智论P197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之一。“泛智论”指“从所有个别的科学中能形成一种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科学和艺术的艺术”。通过研究总结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并把一切知识领域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每一个人的头脑,使每一个人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10、精庐 P136
东汉私学的一种叫精舍(也称精庐)。精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讲学场所,改变了以往私学多属游讲无定址的状态。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名师富家的资助,精庐具备了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且得长期维持并满足一定数据学生的生活需要。
11、班级授课制P179
为了更好的提高泛智教育的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进步与发展,两者之间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紧密关系。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根本的意义,社会所需的人才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同时教育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对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起着推动作用。而推动教育发展,需要传统与变革的统一。传统是变革的基础,变革则促进了传统的再发展。无论传统还是变革,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没有传统,人类社会无法延续;没有变革,人类社会同样也不能生存。传统与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与变革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传统越深厚,就越具有发展的潜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中外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复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中外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复习题由用户“ksharp1001”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