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7.1.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与意图
青岛西海岸新区弘文学校 赵某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P63~6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信息窗呈现了一幅小朋友赶海的情境图,通过提出“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引发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学生通过探究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品质。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海边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赶海的情境图)瞧,赶海的小伙伴收获可真大呀!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小丽捉了12只螃蟹。
预设2:小明捉了26只螃蟹。
预设3:小红捉了11只虾。
预设4:小刚捉了23只虾。
……
谈话:你们真会观察,能够有条理的说出这些信息。那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预设2: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
3. 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蟹?”的问题,自主探索算法。
(1)理解加法的意义
谈话:要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蟹?”需要用到哪两条数学信息?
预设:小明捉了26只螃蟹,小丽捉了12只螃蟹。
追问:同学们,请你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26+12=(板书)
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
预设:求小丽和小明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就是把他们捉的螃蟹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也就是求12加26的和是多少。
谈话: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你很善于发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谈话:“26+12”怎样算呢?借助你手中的小棒、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吧,然后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海边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类搜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提“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直奔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定向质疑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交流算法,提升优化
1.算法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吧!
课件展示每种算法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预设:
方法1:摆小棒——口算
课件演示:先摆26根小棒,也就是先摆2个十和6个一,再摆12,也就是先摆1个十和2个一,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也就是8,最后把30和8合起来就是38。
追问:为什么要把一捆放在两捆的下面,两根放在六根的下面?
预设:因为2捆和1捆它们都是整捆的,6根和1根它们都是单根的。
谈话: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能说一说26+12怎样算吗?
预设: 20+10=30
6+2=8
30+8=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谈收获。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养成全面回顾的习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一共捉了多少只蟹?
26 + 12 = 38(只)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11 + 23 = 34(只)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7.1.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7.1.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由用户“comeon818”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