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新***指导纲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关于印发《新***
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新教双〔2017〕16号
*_**,各地、州、市教育局:
为指导我区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促进农村各族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结合我区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实际情况,我厅在组织学前双语教育专家反复讨论、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与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2017年5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新***
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根据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幼儿园工作规程》(***令第 39 号),为***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责任加快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的通知》(新党厅〔2017〕17号)、《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强化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促进农村各族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特制定《新***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由总则、教育目标与建议、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农村学前双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推进双语教育的根基,学制为三年。
二、农村双语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双语教育和素质教育,以促进农村各族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全面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全覆盖为重点,为各族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农村双语幼儿园要在促进各族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下,遵循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重点培养农村各族幼儿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能力,为农村各族幼儿打好国家通用语言的听、说基础,为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四、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语言学习于各项活动及环境之中,使各族幼儿获得健康、快乐,富有个性的发展。避免 “小学化”教育倾向,杜绝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五、农村双语幼儿园园长、教师必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开展管理和教学活动,提倡保育员使用国语开展保育工作。尊重各族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努力为其营造一个积极的、愉快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环境。
六、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家庭及周边环境的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农村各族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农村双语幼儿园统一使用自治区党委审定的农村学前教育幼儿读本和教师用书,确保教材政治性、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第二部分 教育目标与建议
双语幼儿园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幼儿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依据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双语幼儿园教育内容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结合我区实施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重点突出语言领域。将语言领域教育目标渗透于某某、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之中,通过整合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各族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促进各族幼儿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幼儿具体年龄段的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及教育内容,应参照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执行。
一、健康
(一)教育目标
1.体态健康,身高和体重适宜。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2.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有较强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并努力缓解;不乱发脾气,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
3.手脚的动作灵敏、协调。能自如地进行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力量和耐力。
4.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穿脱衣物、洗手擦脸、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物品;能早睡早起、坚持午睡、按时进餐,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有一定适应生活和环境变化的能力,每天能坚持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5.具备基本的安某某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某某标识,了解生活中不安某某的事物;学会辨识陌生人;具备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知道拨打求救电话。
(二)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桌椅、床等生活设施;营造良好的、温暖的、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到安某某、放松。
2.开展丰富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户外活动;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和积极、主动、乐观的心理品质。
3.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幼儿有规律的生活,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创设安保条件和安某某的、生活、学习与游戏的环境,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某某教育,使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为幼儿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二、语言
(一)教育目标
1.能听懂国家通用语言。在集体生活中能听懂日常会话,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听不懂时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2.愿意用国家通用语言清楚地表达个人需求。能与他人大方地打招呼、交谈、与他人讨论;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故事;能基本完整地、较为生动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具有一定的文明用语的习惯。与他人交谈时注视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回应他人的讲话,能根据谈话的场合调整自己的声音;懂得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他人,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并喜欢与他人谈论图书的故事和有关内容;会看图书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书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5.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的愿望和技能。喜欢用涂涂画画和符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表现事物和故事。
6.确保幼儿到大班时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过关,促进幼小衔接,奠定各学段全面实行双语教育的基础。
(二)教育建议
1.创设一个乐某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积极、主动地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引导其体验说国家通用语言的乐趣。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做到语言规范、亲切、文明,发挥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3.尊重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尽可能考虑幼儿语言学习方式和速度的不同,关注每位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指导。
4.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积极地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5.支持幼儿写写画画,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及其书写的兴趣。
6.避免用单纯的说教进行语言教育,应注重采用表演游戏、听说游戏、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幼儿能够正确发音、丰富词汇、掌握日常句式,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听说能力。
三、社会
(一)教育目标
1.愿意与人交往。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争抢、不独占玩具,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劝解,并逐步想办法自己解决冲突;愿意和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会用礼貌的方式听从长辈的要求、向长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2.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参与游戏或其它活动;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并会去关心;了解父母及身边人的职业,尊重、珍惜其劳动成果。
3.对群体生活有兴趣,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喜欢上幼儿园,主动并愿意参加群体活动;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归还;感受规则的意义,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在成人的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能节约粮食、水电、爱护身边环境。
4.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知道家庭成员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5.增强“五个认同”意识。积极开展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五个认同”教育(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升国旗等方式,明确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团结一家亲。通过认知某地和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产物或景观,能感受到某地和家乡的发展与变化,热爱某地和家乡。
(二)教育建议
1.为幼儿创造与同伴、成人交往的机会,体验与同伴、成人等互动的乐趣,养成对他人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关注幼儿感受,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醒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
3.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并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4.通过游戏与活动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丰富与优秀,特别是要通过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辨识某地特产和景物等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教师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过度说教,应采取榜样示范法、情境体验法、移情训练法、游戏法等多种教育方式进行。
6.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幼儿社会态度及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科学
(一)教育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好奇、好问,能经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能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特征与变化;能用数字、图画、图表等方式进行简单记录。
2.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尊重生命;能够感知季节的特点与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初步感知生活中数的有用和有趣。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4.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粗细、厚薄、轻重等特征;能在一一对应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学会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之间的关系及进行 10以内的加减运算。
5.感知和理解形状与空间关系。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能逐渐辨别自己的左右;能感知和发现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进行分类;能从用语言描述物体明显的形状逐渐过渡到能画出或拼搭出物体的造型。
(二)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接触大自然,引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极动手动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真诚接纳幼儿的探究行为;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分类,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
2.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动植物、自然、科技产品的关系,如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常见科技产品的用途和弊端等。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做标识的事物;支持和鼓励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结合日常生活与游戏情境,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
4.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五、艺术
(一)教育目标
1.喜欢自然界、生活中美的事物及艺术作品中的美。喜欢倾听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喜欢听音乐,观看舞蹈、绘画、泥塑等艺术作品,并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2.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和准确的节奏、音调唱歌;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能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3.具有初步的创造能力。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能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观察或想到的事物;能用自己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
(二)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自然界和人文景观中美丽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创造条件让幼儿经常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尊重幼儿对自己所喜爱的艺术作品的看法。
2.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进行歌唱、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不过多干预或者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幼儿,尊重幼儿自主表达的过程;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不对幼儿的表现做“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3.欣赏和接纳幼儿自发地去模仿、表演艺术活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积累艺术活动所需的经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如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鼓励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
4.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农村双语幼儿园要根据本《纲要》,结合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为各族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一、教育活动
农村双语幼儿园应根据动静交替、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体育活动。
(一)一日生活活动
1.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修养,注重自身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师应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帮助幼儿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
3.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包办代替和不必要的等待现象。
4.幼儿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做到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
(二)学习活动
1.学习目标的确定应从培养农村各族幼儿国家通用语言的听、说能力入手,以各领域知识、情感态度、技能等目标为重点,做到具体、恰当、有层次、有弹性。
2.学习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生活周围的人或事出发,以开发幼儿的各种潜力和培养幼儿的基本学习能力为根本,做到容量适度。
3.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应考虑幼儿的注意力特点,每节教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小班为10-15分钟,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25-30分钟(大班末期可适当延长5分钟)。
4.学习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兼顾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等形式,方法适宜、灵活多样。
5.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6.国家通用语言应成为双语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日常教学用语。
(三)游戏活动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来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机会与条件,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充分运用代用品、半成品和乡土材料等。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交流、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为幼儿创设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机会,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四)体育活动
1.在季节和天气允许的条件下,要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2.根据天气、气候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为幼儿准备安某某的活动场地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器材,可自制部分体育活动用品。
4.活动时注重检查幼儿服装是否便于活动,随时随地进行安某某教育和安某某检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
教师应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一)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各族幼儿都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师应在各类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
(三)教师应尊重幼儿语言习得特点,善于发掘各类教育活动中语言教育的契机,为幼儿创设一个乐某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学习环境。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活动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教育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环境对各族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心理环境
1.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要和蔼、真诚,以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各族幼儿,主动与幼儿交往,经常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方式;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文明的集体生活氛围;严禁对幼儿体罚和变相体罚。
2.教师应在一日生活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友好相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教师之间应建立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二)物质环境
1.合理利用幼儿园现有空间和条件,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为幼儿提供的各种活动材料要安某某、卫生;材料摆放要便于幼儿操作。
2.依据各年龄段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种方法,收集幼儿发展信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忌为评价而评价,避免人为地设计情境和试题对幼儿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避免离开观察和事实、凭主观经验来评价幼儿。
三、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教育评价构建或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应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涵盖幼儿身体、语言、认知、社会性等方面,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单一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二)教育评价宜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尽量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注意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和积累的各种作品。
(三)教育评价要考虑到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地促进各族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的提高。
(四)教育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本《纲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自治区教育厅 2009 年印发的《XX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新教双〔2009〕10号)同时废止。
**_*公室
2017年5月23日印发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新***指导纲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内容请下载
新***指导纲要由用户“因为是玉米阿”分享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